第一幕:风起云涌:黄埔军校的创建
材料一: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孙中山
材料二:黄埔军校课程设置
课目分类 | 课目名称 | |
军事学 | 战术学、军制学、兵器学、筑城学、交通学、地形学、马学、卫生学、经理学 | |
军事训练 | 教授课目 | 制式教练、阵中勤务、典范令、服务提要、马术等 |
演习课目 | 野外演习、战术实行、野营学习 | |
政治党务 | 中国国民党史、三民主义、帝国主义侵略史、世界革命、帝国主义、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进化史、社会问题、社会主义、党的组织问题、军队政治工作 |
第二幕:狂飙突进:北伐战争
材料三:北伐战争开始后不到一年时间,北伐军就摧枯拉朽、势如破竹地攻占了近半个中国,以辉煌的战果为中国民主革命战争史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北伐战争的发动和胜利进军,都离不开首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
材料四:“黄埔军校从1924年创办到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共招收了6期学员,培养出很多政治军事人才。”这些学生经过严格的训练和政治教育,尤其是在接受革命理论的熏陶后,许多人成了北伐战争的骨干力量。
材料五:国民革命军制定了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战略方针。叶挺独立团作为北伐先头部队,率先北上。北伐军迅速占领湖南、湖北,消灭了吴佩孚的主力。后又集中力量进攻江西,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随后北伐军沿长江东下,直捣南京、上海。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
材料六:北伐出师时,省港罢工工人组织了3000人的运输队、宣传队和卫生队随军服务,曲江等地农民数万人赶来帮助北伐军运输。北伐军所到之处,工农群众组织运输,侦察敌情,担任向导,甚至参加战斗,配合北伐军作战。人民群众的支援,使北伐战争有了战胜敌人的深厚基础。
第三幕:血雨腥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材料七:
近代国共两党关系演变示意图
材料一:孙中山一生主张共同奋斗救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代表工农劳动阶级利益的政党,孙中山知道没有这些劳动阶级的热烈支持与合作,就不可能顺利完成国民革命的使命。
——宋庆龄《为新中国奋斗》
材料二: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
——摘编自《光明日报》:《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材料三:图中毛泽东与蒋介石会面的主要目的是共商国内和平问题。
请回答:
【兄弟携手】
材料一:……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
——姜廷玉(军事博物馆研究员)
【探索前行】
材料二: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的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
【外敌入侵】
材料三:沈阳日军行动,可作地方事件。望力避冲实,以免事态扩大。
——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
【同仇敌忾】
材料四:1937年,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起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农红军改变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在抗日战争中,国共揭手,最终使日本无条件投障。
【再次反目】
材料五: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人民解放军进行了以解放全中国为目标的解放战争,最后终于结束了两党的对峙。
材料:如下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此次我们通过宣言,就是从新担负革命的责任,就是计划彻底的革命,终要把军阀来推翻,把受压迫的人民完全来解放,这是关于对内的责任。至于对外的责任,要有反抗帝国侵略主义,将世界受帝国主义所压迫的人民来联络一致,共同动作,互相扶助,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来解放。”
——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上的讲话
材料二:“我们闹革命……一定要有一个家,有了这个家,就可以作为同敌人进行斗争的根据地。”
材料三:“我们为什么发动这样的运动?为争地盘吗?不是……国家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自相残杀。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国运动八项主张。”
——张学良、杨虎城《告东北军、十七路军将士书》
材料四:……取消红军等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摘自《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
(合作篇)
材料一1924年,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国民党新的纲领,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通过的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这样国民党同共产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
材料二
(斗争篇)
材料三
材料
| | |
(图一)孙中山走出国民党一大会址照片 | (图二)1936年12月25日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离陕前所写手谕 | (图三)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提示:从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共同点出发,提炼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