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广东省孙中山研究会会长 张磊)我想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孙中山与时俱进的结果,他找到了真正的朋友,找到了国内真正的盟友,也看到了革命的基础是农民和工人。
材料二:大革命失败了,经过艰苦探索,中国共产党逐步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材料三:共产党多次向国民党表达了合作抗日的诚意,……尽了最大的努力,最后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材料四:对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蒋介石自己作出了这样的评价:……共产党打败了我们,不是共产党有三头六臂,是我们腐败无能,自己的弱点击败了自己。
材料一: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在黄埔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进行标准化的军事训练和向学生灌输共同的革命思想。……北伐军向全世界发表声明,说明了北伐的爱国目的: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赢得在各国中的正当的平等地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根本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捐弃前嫌。早在1936年处理西安事变时,中国共产党就力主和平解决。
材料三: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在某次战役中)八路军共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军、伪军2万多人,拔掉据点2 000多个,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重大代价。淞沪战役中,守卫宝山的500名官兵与敌巷战肉搏,全部壮烈殉国。
---材料二、三摘编自《光明日报》: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材料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使死气沉沉的国民党获得了新生。……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使诞生不久的中国共产党也得到了发展。……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开创了中囯革命的新局面。
材料二:国难当头,中国共产党为建立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西安事变是中国历史由内战转向和平的转折点,中共中央对西安事变一直评价很高,认为是挽救了国家民族的一大危机。
材料三:1937年9月下旬,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开始了近代以来空前规模的民族解放战争。
材料:《人间正道是沧桑》是由张黎执导的革命战争历史题材剧。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近代中国的重大历史现象,电视剧梗概如下:
20世纪20年代,杨立仁、杨立青兄弟二人前往广州,后来,立仁加入国民党,踏入蒋介石集团的政治核心圈。立青考入黄埔军校,当时,共产党人瞿恩任黄埔军校教官,在瞿恩的影响下,立青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抗战爆发后,林娥(瞿恩的妻子)被中共派往重庆八路军办事处负责情报工作,林娥将截获的情报通报给立仁,粉碎了日军对蒋介石黄山官邸的轰炸。中条山会战期间,国民党范希亮部的十二师被日军围攻,时任八路军新二团团长的杨立青获知此情报,立即按上级命令,率部前往营救。范希亮部得以安全撤离.
抗战胜利后,立仁和立青更在情报战场上展开厮杀。1949年,南京解放,立仁败退台湾,从此,兄弟二人天各一方,隔海而望。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是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中国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电视剧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比较准确全面)
①北伐战争
②抗日战争胜利
③国共第一次合作
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⑤抗日民族统一战争建立
时间:1924年1月 地点:广州 内容:提出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