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国共合作 知识点题库

借助历史时间轴,归纳史实,梳理历史发展线索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请结合下列两副历史时间轴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轴一:

时间轴二:

  1. (1) 近代史上,西方列强在侵华战争中曾三次攻占当时中国首都,请在时间轴找出其中两次攻占当时首都的时间,并回答出相关的侵华军队。

  2. (2)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请在时间轴找出近代史上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和“回归”的时间,并指出“分离”和“回归”的原因。

  3. (3) “合则两利,分则两伤”,这是近代国共关系的真实写照。请在时间轴上找出国共两次合作的历史时期,并分别说明两次合作的重要历史意义。

  4. (4) 以史为鉴,振兴中华。以上史实给我们哪些历史启示?

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这里的“内部条件”主要是(    )
A .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极大地推动了国民革命 B . “打倒列强,消灭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C .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成为全国人民的呼声 D . 五四运动使孙中山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决定改组国民党
俗话说“相逢一笑泯恩仇”,国共两党在历史上曾有过两次合作。第一次合作形成的标志是(    )
A .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B . 张学良、杨虎城实行“兵谏” C .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 . 黄埔军校的建立
回顾近代中国历史的时候,我们可以清楚 地发现,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任何一个时期可以与这一时期相比较——困惑与希望的交织,污秽与崇高的辉映,黑暗与光明的搏击,构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跌宕起伏而又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请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 (1)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屈辱和灾难的历史,近代史上列强发动了哪几次侵略战争曾占领过北京,给这座繁华的都城带来深重灾难?
  2. (2) 有人说: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第二句话说明当时的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这一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
  3. (3) 刚刚诞生的中国其产党选择与国民党合作进行革命斗争,这次国共合作建立的标志是什么?它给共产党人以深刻教训,为挽救革命,1927年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了哪次武装斗争?
  4. (4) 漫漫解放路,人民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都是什么?
  5. (5) 通过以上的探究,你最大的感悟是什么?
2005年4月,胡主席在北京与来访的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举行会谈,这是60年来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首次正式会谈。国共两党曾两次合作,其斗争的对象分别是(    )
A . 淸政府;美帝国主义 B . 列强、军阀;美帝国主义 C . 淸政府;日本帝国主义 D . 列强、军阀;日本帝国主义
大型百集史诗电视剧《毛泽东》,真实、客观地展现了一段伟人的辉煌人生,如图关于毛泽东不同时期的图片,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国民革命时期 ②井冈山斗争时期       ③抗日战争时期  ④解放战争时期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④②③ C . ④①②③ D . ①④③②
广州的嬗变见证着中国的历史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以后古代所称的东、西洋航线,大抵都以广州为始发港,东去可以到吕宋(今菲律宾),西去可以到东南亚、印度洋、波斯湾,以至东非等国。广州港地当东、西、北三江汇合点,是海港兼河港码头。广州很早就有很多外国人留居,隋唐时尤甚。宋时官府设"蕃坊",建造房屋供外国人居住,并设"判官"一职,负责外侨管理和接待工作。宋代重修南海神庙碑文中也说:"先是此民,与海中蕃夷,四方之商贾杂居。"蕃坊"所居多是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在"蕃坊"修建有伊斯兰教寺院——怀圣寺。据阿拉伯史籍载,公元879年黄巢进城时,波斯、阿拉伯等国的商人就有12万人。

--摘编自董鉴泓《中国城市建设史》

材料二 192年9月,陈独秀发表文章指出,"中国还在造国时代",造国的方法,就是"组织真正的国民军创造真正的中华民国"。这个国民军"应该由全国被压迫的各阶级爱国者而不为私利私图的有力分子集合起来,号召全国各阶级觉悟的大群众组织而成"。中国现阶段"决不是哪一个阶级的群众在短期内能够壮大到单独创造国家的程度",只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联合的国民革命"。

--朱汉国《国民革命与北伐 序言》

材料三 建国以来,关于广州市经济建设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曾经有过八次提法….(4)1961年提出"把广州建设成为一个具有一定重工业基础的、轻工业为主的生产城市….6)1979年提出"把广州建设成为一个以轻工业为主,原材料工业、支农工业协调发展,科学文化、对外贸易和旅游事业发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8)1986年提出"以外经外贸为导向,以工农业为基础,以科技进步为依靠,以轻纺工业和第三产业为重点,把广州建设成为具有强大的内外辐射能力、高度文明、多功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心城市"。

——吴振坤《对外开放经济发展战略比较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概述广州在当时中外经济交往中的地位。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陈独秀提出了怎样的救国方案?请结合20世纪20年代发生在广州的中国革命实践,论述这一方案的实际效果。
  3. (3) 在广州的发展方向上,材料三中的第八次提法与前几次提法有何不同?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和所学知识,概述这些不同得以出现的历史和现实因素。
1923年11月,孙中山在广东发表演讲时说:“吾等欲革命成功,要学俄国的方法组织及训练,方有成功的希望。”“吾党欲求真正之成功一要靠党员的成功,不专靠军队的成功。”“从今以后,要以人民的心力为吾党力量,要用人民心力奋斗。”为实现上述主张,孙中山(  )
A . 全面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 B . 创建革命政党,推进民主革命 C . 改组国民党,推进国共两党合作 D . 组建广东革命政府,发动北伐
郑恻尘,温州永嘉人,1924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9月,国民党永嘉县党支部正式成立,共产党员郑恻尘、胡适因等分别担任国民党执行委员和候补执行委员。这种局面的出现是因为(    )
A . 辛亥革命的推进 B . 国共合作的实现 C . 北伐战争的启动 D . 抗日战线的形成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这次会议确立的三大政策是指(    )

①联俄    ②联共    ③联民    ④扶助农工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反抗外来侵略、救亡图存的抗争史,中华民族日渐觉醒,逐渐凝聚出强大的民族精神,并取得了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代列强发动的主要侵华战争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图片_x0020_100006

材料二:依中国社会的现状,宜有一个势力集中的党为国民革命运动之大本营,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同时依社会各阶级的现状,很难另造一个比国民党更大更革命的党,即能造成,也有使国民革命势力不统一不集中的结果……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产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

——摘自《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材料三:中华儿女不分民族、阶层、党派、宗教,也不分工、农、兵、学、商各行各业以至海外侨胞,都聚集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汇成全民族抗战洪流,不仅是中华民族觉醒的集中表现,更是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保证。

——摘自《人民日报》(2005年8月15日)

  1. (1) 材料一中近代西方列强发动的历次侵华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最大影响是什么?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分别有哪些阶级(层)起来进行了反抗斗争?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个势力集中的党”出现的标志是什么?中共为什么要选择与国民党促成“一个势力集中的党”?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全民族抗战洪流”在政治和军事上的主要表现?综上所述,你对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有何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7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材料二:毛泽东曾深刻的指出:“有先生有好处,也有坏处。不要先生,自己读书,自己写字,自己想问题。这是一条真理。我们过去就是由先生抓着手学写字,从一九二一年党成立到一九三四年,我们就是吃了先生的亏。    真正懂得独立自主是从遵义会议开始的。”

——于安龙《中共党史话语体系中“先生”与“学生”之考察》

材料三:中国模式既非纯粹的国家计划经济,也不是彻底的资本主义体系。这种发展模式建立于公有制和其他所有制的混合基础之上,而邓小平改革使得市场在另一类的国家主导经济的模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值得注意的是, 这场改革无论在中国或是国外都无先例可循,它是在探索最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案中逐渐演化而成。

——(美)熊玠《大国复兴:中国道路为什么如此成功》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产生共产党受了哪一国革命的影响?中共一大召开时长沙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是谁?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1 年至 1934 年我们吃了先生哪些亏?(请列举1例史实。)材料三中的中国模式指的是什么?
  3. (3) 综合上述材料,请运用具体史实论证“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
阅读下面的示意图,回答问题。

  1. (1) 写出示意图中A、B、C、D对应的内容。
  2. (2) 孙中山的救国历程对当代青少年成长有哪些重要启迪?
1924年1月,在孙中山主持下,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李大钊、毛泽东等共产党员参加了大会的领导和组织工作。此次会议的召开(    )
A .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B . 标志中着北伐战争的开始 C . 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D . 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国共两党是中国两大政党,近代以来,推动国共两党多次合作的因素包括(   )①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②日本侵华 ③ 人民的推动 ④共产党的努力推动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③④ D . ①②③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革命实践中不断走向成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民党不仅在思想上和政治上、而且在组织上也得到共产党的很大帮助,对于共产党来说,在实行国共合作后也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一切并不是以削弱国民党为代价取得的,而是在国民革命运动中两党得到了共同发展。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同城市相比,农村是落后的。但这条道路却历史地成为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之路。它最初虽然表现为失败后的退却,然而它包含着国情对于革命的制约,由此,它最终成为一种自觉的选择。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这次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是完全正确的。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共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也正是由于这一转变,我们党才能够胜利地结束长征。

——摘编自《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 (1) 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这次国共合作对国共两党产生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
  2. (2)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以及选择这条道路的决定性因素?
  3. (3) 据材料三指出这次会议的名称和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
  4. (4)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不断走向成熟的原因?
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国共合作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都以北洋军阀为斗争对象 B . 都以新三民主义为合作的政治基础 C . 都由中国共产党倡导和推动 D . 在两次合作中孙中山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报刊、图片、历史文献等都是历史的见证。如图所示图文资料共同见证的历史是(    )

A . 国共合作,打倒军阀 B . 国共内战,星火燎原 C . 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D . 国共合作,抗日烽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4年部分抗日根据地攻势作战统计表

抗日根据地名称

作战次数

歼灭日伪军

攻克与逼退日伪军据点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4400余次

4.1万余人

1785处

山东抗日根据地

3514次

5.9万余人

1265处

注:1938年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力量在农村建立了多个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

——摘编自卢彀等《抗日战争与中共崛起》

材料二:

新时期如何走好自己的路呢?邓小平鲜明指出:“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了,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就是在“继续发展”中,在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共产党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逐渐形成。

——摘编自沈传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1. (1) 材料一中的图A所示事件标志着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的开始,简析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原因。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的历史贡献。
  2. (2) 简述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背景。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取得的主要成就。
  3.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从国共两党的合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