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交流的日益频繁,海峡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不断扩展和加深,两岸关系朝着良好局面发展。互联网上曾流传着一首诗《娘,大哥他回来了》。该诗以兄弟之间的亲情恩怨关系来比喻历史上国共两党的合作与分裂等史实。下面几段即摘选自该诗。
……想当初……/是你拉着我的手/在村口的大树旁/一同告别了咱娘/踏上北伐的战场/……
九一八的枪声/激起了你我兄弟的男儿血性/你手持汉阳造血染台儿庄/我手握大刀片喋血平型关/在战壕中你我分享着一口干粮/在青纱帐里你我一同擦拭刀枪/……/你我相互鼓励/打回老家去/让侵略者血债血偿/……
政治上的歧见使你我渐行渐远/政见的不同使你我兵戎相见/腥风血雨的战场上/杀红了双眼的你我几近疯狂/……
大哥他回来了/消息犹如闪电一般/传遍大江南北/传遍了家乡的村村寨寨/人们期待着/期待着你我共同匡扶社稷/人们期待着/期待着你我的/第三次握
手/再铸辉煌!!!
请回答:
材料一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这三者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孙中山《在东京< 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十世纪上半期,国共两党为改变“二十世纪中国的命运”,共同进行了哪些努力?
材料三与材料二在纪念辛亥革命的角度上有何不同?你认为海峡两岸共同纪念辛亥革命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1903年4月24日,日本报章披露广西巡抚王之春为平定革命党起义,请救驻扎在越南谅山的法国军队援助,并向法国亨达利洋行筹借巨款,许诺事后以广西全省路矿权相让。消息传出,国外留学界与国内学界及绅商各界颇为震惊,拒法怒潮勃然兴起。
﹣﹣《留学界记事•拒法事件》
材料二:1903年4月俄国拒绝履行中俄《交收东三省条约》中的撤军义务,反而向清廷提出,把东北和蒙古确认为俄国的势力范围。消息传开,国人群情激愤,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拒俄风潮。
﹣﹣《呈外务部电•拒俄运动》
材料三:1904年,中美限禁华工条约10年期满。在排华事件中不堪屈辱的华工强烈要求修约。但美国不愿改订新约,驻美公使梁诚与美方多番交涉,毫无进展。1905年,美国企图绕开坚决维护华工的中国公使梁诚,直接和清政府谈判的消息传开,激起了旅美华人及国内广大爱国人士的强烈义愤,一场反美爱国运动迅速兴起。
﹣﹣《光绪卅一年中美工约风潮》
材料四:“九•一八”事变震惊全国,学子尤为激昂。南京中央大学学生上千人拥上街头,部分学生冲入外交部,痛殴外交部长王正廷。北平、天津学生南下请愿,致使铁路交通严重受阻。
﹣﹣杨奎松《内战与危机》
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呈现出曲折发展历程,二者关系的演变直接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和革命的前途命运。
材料二 “国共两党恩恩怨怒八十载,两度分手三次握手解恩仇”是对国共两党关系的生动写照。
①
②
③
材料一: 一百年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材料二: 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材料三: 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材料一:国民党不仅在思想上和政治上、而且在组织上也得到共产党的很大帮助,对于共产党来说,在实行国共合作后也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一切并不是以削弱国民党为代价取得的,而是在国民革命运动中两党得到了共同发展。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同城市相比,农村是落后的。但这条道路却历史地成为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之路。它最初虽然表现为失败后的退却,然而它包含着国情对于革命的制约,由此,它最终成为一种自觉的选择。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这次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是完全正确的。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共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也正是由于这一转变,我们党才能够胜利地结束长征。
——摘编自《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材料一 如下表:孙中山早年活动大事年表
时间 | 主要事迹 |
…… | …… |
1892年 | 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后在澳门、广州一带行医 |
1894年 | 上书李鸿章,提出改良主张,未被采纳 |
1894年11月 | 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立志推翻清朝统治 |
1905年 | 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思想 |
…… | …… |
材料二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李鸿章还有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
——摘自装钰《改变中国》
材料三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这三中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在东京举行的《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
材料四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不但因为他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虽然是旧时期的民主革命),而且因为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提出了……三大革命政策,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树立了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
请回答:
①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 ②新三民主义提出 ③井冈山会师 ④抗日战争胜利
材料一:1921年7月中共一大时,党员50余人;1922年7月二大时,党员195人;1923年6月三大时,党员432人。此后至1924年5月中央扩大执行委员会召开,即国民党改组前后一年时间,党员基本上没有增加,一些地方还明显减少。
——王健英编《中国共产党组织史料汇编》
材料二:我们要把马、思、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一些新的东西。只有一般的理论,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打不得敌人。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
——毛泽东《如何研究中共党史》
材料三:
——摘编自李颖《文献中的百年党史》
材料四:截至2019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191,4万名,党的基层组织468.1万个,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党的组织体系更加健全,党的执政根基进一步夯实。党员队伍结构持续优化,40岁以下党员超过总数13,队伍年龄结构有所改善。党员队伍文化程度继续提高,大专以上学历党员超过半数,达4661.5万名。
——据2020年7月1日《人民日报》整理
材料一:
![]() |
![]() |
图一 | 图二 |
材料二:在中国近代史上,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寻求变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强大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摘自《永远保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本色》
材料四:国民党不仅在思想上和政治上、 而且在组织上也得到共产党的很大帮助,对于共产党来说,在实行国共合作后也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国民革命运动中两党得到了共同发展。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五:毛泽东说:“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 开创的革命事业的忠实继承者,始终把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视为辛亥革命的继承和发展。”
材料六:同城市相比,农村是落后的。但这条道路却历史地成为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之路。它最初虽然表现为失败后的退却,然而它包含着国情对于革命的制约,由此,它最终成为一种自觉的选择。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七:
![]() |
![]() |
图三 | 图四 |
材料一:
在战争开始后不到一年时间,北伐军就摧枯拉朽、势如破 竹地攻占了近半个中国,以辉煌的战果为中国民主革命战争史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北伐战争的发动和胜利进军,都离不开首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 ——摘编自周兴糅《首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
材料二:抗战期间,中国以伤亡3 500多万人的代价,歼灭了日寇150余万,约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伤人数的70% o……中国军民“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进行了十四年奋战。期间,中国共产党最大限度地动员和团结全国军民共同抗战,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对敌作战 12.5万次,歼灭日军52万余人,歼灭大部分伪军。
——摘编自危兆盖《论抗战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