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国共合作 知识点题库

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次携手,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作出了重大贡献。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所取得的成就是(    )

A .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 . 建立了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 C . 创建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 D . 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4年,国民党接受了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

材料二 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政策,并没有把中国共产党人吓倒、征服。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材料三  1937年9月,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开始全民族抗战。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

材料四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八年级初中历史教材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国共两党关系变化呈现怎样的特征?

  2. (2)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两党在不同时期的关系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 (3) 从国共两党的关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借助历史时间轴,归纳史实,梳理历史发展线索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请结合下列两副历史时间轴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轴一:如图一。

时间轴二:如图二。

  1. (1) 近代史上,西方列强在侵华战争中曾三次攻占当时中国首都,请在时间轴上找出其中两次攻占当时首都的时间写在答题位置,并写出相关的侵华军队

  2. (2)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请在时间轴找出近代史上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和“回归”的时间写在答题位置,并写出“分离”和“回归”的原因。

  3. (3) “合则两利,分则两伤”,这是近代国共关系的真实写照。请在时间轴上找出国共两次合作的历史时期写在答题位置,并分别写出两次合作的重要历史意义。

下面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你能推断他探究的主题是(   )

A . 北伐胜利进军 B . 抗日战争的胜利 C . 国共两党合作共赢 D . 中共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北伐战争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巨大成功,是国共两党合作结出的硕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1. (1) 【革命之准备】图一(会议名称)开启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从此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
  2. (2) 【革命之成果】伟大的革命开创了历史的新局面。图二所代表的学校为国民革命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此学校是,其创办地是(城市名),图三反映了北伐战争,而此次战争将国民革命推向高潮,影响深远。为什么说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的高潮?
  3. (3) 【革命之结局】图四预示着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以国共合作破裂而告终。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4. (4) 【革命之启迪】上述四幅图片见证了国民革命的发展历程,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为994人,10月增至3000人,年底发展到10000人。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数快速增加的原因是(    )
A . 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B .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C . 土地革命高潮的兴起 D . 国共实现合作,大革命迅速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陆军军官学校》旧址

材料二:孙中山逝世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遗训被书于某校大门东西两壁墙上的。现在该校旧址的纪念建筑有学校正门孙总理纪念碑、中山故居、俱乐部及东征烈士墓等。

  1. (1) 材料一中的学校创办地点?这所学校的创办有何意义?
  2. (2) 为了完成任务,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这次合作开始和破裂的标志分别是什么?双方合作的共同纲领(政治基础)是什么?
  3. (3) 第一次合作后,进行了北伐战争,其目的是什么?主战场是哪里?
在历史学习中,我们应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 . 拜占庭帝国是希腊罗马文明的继承者和保存者 B . 明朝降将吴三桂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 C .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正式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D . 二战后一些新独立的民族国家发起了不结盟运动
第一次国共合作最突出的革命成果是(      )
A . 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B . 国民政府建立并迁都武汉 C . 建立了一支几十万人的国民革命军 D .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1924年,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展开合作,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又称“大革命”。这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 .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B .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C .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在黄埔的创办 D . 北伐胜利进军及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2020年初,一场以湖北武汉为中心的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随着春节期间频繁的人员流动,疫情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地,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迅速攀升,给每个人的心灵都蒙上了一层恐慌的阴影。疫情来袭,举国迎战,众志成城。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合作,众志成城,挽救我国民族危亡。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国共合作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都以北洋军阀为斗争对象 B . 都以新三民主义为合作的政治基础 C . 都由中国共产党倡导和推动 D . 在两次合作中孙中山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国共两党第一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 . 中华民国的成立 B .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C . 中共一大的召开 D .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某班开展了一次课外学史活动,同学们收集了如下资料。

(识物学史)

材料一:见下图

图片_x0020_100012

(读图学史)

材料二:

南昌起义指挥部旧址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

一大上海会址

七大会会场

(咏诗学史)

材料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1. (1) 纪念碑纪念的是哪一运动?请你准确描述该运动的性质。
  2. (2) 请将以上四幅图片按照时间排序,并给四幅图片拟一个共同的主题。
  3. (3) 导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长征精神。
  4. (4) (领会创新)

    除了上述三种方式,请你再举出一种课外学史的有效方式。

  5. (5) 经过28年的英勇奋斗,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期间留下的宝贵经验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35年2月上旬,中央给陈毅等人拍来电报,大意是:中央政治局开了扩大会议。

博古等负责同志的单纯军事观点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这次行动他们要负责。这是严重的失败,但不是政治路线的错误。对于中央的电报,当时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过去的错误的确不是政治上的错误。陈毅说:“我的看法不同。他们在遵义还不能提政治路线,提政治路线党要分裂的,只能提军事上错了。博古错了,让博古下台,这样全党在毛主席的路线下团结起来,完成长征。中央主要是政治上的错误,政治上的错误导致了军事上的错误。

材料二:

材料三: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孙中山在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失败后,深深感到必须改组国民党,为它注入新鲜血液。

——部编教材八年级历史上册

请回答:

  1. (1) 材料一和图二所提供的信息反映的共同事件是什么?此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2. (2) 材料二中图一毛泽东和蒋介石合影反映了什么事件?有什么成果?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课本,这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这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什么?
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亲密无间,共同抗敌,也曾分道扬镳,挥戈相向,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兄弟连心建军校)

材料一:“诸君知道中国的革命,有了十三年,现在得到的结果,只有民国的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所以,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孙中山

(兄弟齐心共北伐)

材料二:如下图 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图片_x0020_100004

(兄弟分心成仇敌)

材料三:1927年3月,蒋介石来到上海,与帝国主义列强、江浙财阀和上海流氓头子,举行一系列会谈。蒋介石还与汪精卫密谈“分共”。经过一系列活动,蒋介石完成了发动反革命政变的准备。

  1. (1) 材料一中创立的学校指什么学校?是一所什么性质的学校?创办该学校的目的是什么?
  2. (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原因。
  3. (3) 蒋介石最终发动了哪一政变使国共合作分裂?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是怎样建立的?
  4. (4) 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为什么最后以失败告终?
近代中国爆发了-系列革命运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格局。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武昌起义胜利后, 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两千多年君主专制统治制度的终结。

——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

材料二: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在这次运动中,中国的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

材料三:1924年,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展开合作,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又称“大革命"。然而,由于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国民革命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了。

——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孙中山为辛亥革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说出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进步有哪些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的历史地位,简析“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的依据,并说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大革命”参与的阶级成分,举出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标志性事件,简述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李大钊说:“孙先生,我已是第三国际(共产国际)一个党员了。”孙中山说:“这不打紧,你尽管一面做第三国际的党员,一面加入本党帮助我。”与这一对话内容密切相关的是(    )
A . 新文化运动 B . 五四运动 C . 国民党“一大” D . 第二次国共合作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掀起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历史上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 . 中共三大的召开 B .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 . 黄埔军校的建立 D .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敢于创新,勇于开拓,不畏困难,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探究回答以下问题:
  1. (1) 观察下图,根据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葡萄牙、西班牙最早开辟新航路的有利条件。

  2. (2) 请根据下列图文信息,以“开天辟地,探索新路”为主题,写一段解说词。(要求:围绕图二,写出它与图一或图三之间的内在联系)

  3. (3) 根据下面的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从“工业化道路”、“经济制度改造”、“政治制度建设”方面任选两项,概述其取得的成就。

    新中国在1953年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的新阶段。这一年,在全党空前团结的基础上,全国性经济规划开始了,开展了一场又一场生气勃勃的革命和建设活动……到1957年,这个国家的工业化道路已经走了几大步,并且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制度已经顺利地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教导得到改造。国家的政治制度建设也具有了中国特色。

    ——费正清《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4. (4) 给下面年代标尺上字母B写出其理论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党的理论探索的共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