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呈现出“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两党关系的演变直接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和革命的前途命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兄弟携手】 材料一:……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 ——姜廷玉(军事博物馆研究员) 【探索前行】 材料二: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的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 【外敌入侵】 材料三:沈阳日军行动,可作地方事件。望力避冲实,以免事态扩大。 ——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 【同仇敌忾】 材料四:1937年,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起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农红军改变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在抗日战争中,国共揭手,最终使日本无条件投障。 【再次反目】 材料五: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人民解放军进行了以解放全中国为目标的解放战争,最后终于结束了两党的对峙。 (1) 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 (2) 材料二中“相反的道路”指的是什么?这道路开辟的标志是什么? (3) 材料三中,针对“沈阳日军行动”蒋介石的态度如何?导致怎样的结果? (4) 材料四中“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列举国民党正面战场和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取得胜利的战役各一个。 (5) 在人民解放战争中,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开始战略进攻的事件是什么?你认为人民解放战争能够取得胜利,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6) 【归纳总结】当民族前途面临抉择时,上述史实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什么? 答案: 标志:国民党一大召开。 主要成果:创办了黄埔军校,促进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相反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标志: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态度:不抵抗政策。 结果:东北三省沦陷。 标志:1937年9月发表《国共合作宣言》。 正面:台儿庄战役,敌后: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 事件: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原因: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启示:实现民族团结才能维护民族利益;任何党派、团体和个人都应以民族利益为重。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