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进入近代,中国虽落后于世界,但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人没有停止过重塑自信的脚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材料二 中国现在祸乱的根本,就是在军阀和那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我们这次来解决中国问题,在国民会议席上,第一点就是要打破军阀,第二点就要打破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打破了这两个东西,中国才可以和平统一,才可以长治久安。
——1924年孙中山《国民革命为解决中国内乱之法》
材料三 中共十五大报告在总结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社会在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是分别通过哪些重大历史活动来“重建文化自信心”的。
(2)
材料二中孙中山所指实现中国“和平统一”的前提是什么?为实现“和平统一”这一目标,孙中山在国民革命时期提出了什么重要的理论?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毛泽东在中国革命道路探索上和邓小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上的贡献。
答案: 物质层面:洋务运动,积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制度层面:维新运动(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皆可)、辛亥革命,推动民主政治的构建(答一个运动即可);精神层面:掀起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推动民主思想的发展。(答一个运动即可)
前提:打倒军阀和帝国主义。理论:新三民主义。(答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也可)
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或“工农武装割据”);邓小平:邓小平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