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关锁国政策 知识点题库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
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
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1. (1) 图一、图二中的人物分别是谁?

  2. (2) 图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图一、图二和图三反映的对外交往,有什么相同
    的作用?

  3. (3) 导致清朝政府“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的是什么政策?

    该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4. (4) 综合以上材料,联系明清时期对外关系逆转带来的巨大变化,你得到什么启示?

观察下边漫画,请为该漫画选择一个最佳主题(      )

A . 大清盛世 B . 闭关锁国 C . 和谐社会 D . 自给自足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17世纪英国思想家培根

材料二:在我们的印象里革命往往伴随着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可是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摘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19世纪末,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科技、新发明、新理论层出不穷。…工业革命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摘自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四:“由于现代高科技发展迅猛,信息化、知识化程度加快,使生产力得到迅速提高,市场经济席卷全球,跨国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摘自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材料一是培根对中国古代重大发明的评述,他没有提到四大发明中的哪一项?

  2. (2) 材料二中英国所发生的一场变革中最主要的发明成就是什么?这场变革将人类带入了什么时代?

  3. (3) 材料三描述了哪次工业革命?列举在这次工业革命中交通领域出现的新发明。

    (举出两例)

  4. (4) 材料四描述的这场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这场科技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什么时代?

  5. (5) 从上述材料来看,古代中国科技领先世界,而近代以来却是西方国家科技领先世界,请问导致中国科学技术逐渐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从“戚继光抗倭”、“雅克萨之战”、“文字狱”、“闭关锁国”可以看出明清时期(  )

A .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B . 君主集权的强化      C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 . 封建社会的危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开放促进发展,封闭导致落后。

材料一:如图所示

材料二:北宋都城开封买卖通宵达旦,金、银、彩、帛等“每一交易, 动辄千万”。南宋临安城“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 之屋”。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市舶机构管理贸易。高宗末年, 市舶收入岁达二百万贯,超过北宋治平年间岁入的两倍多。

材料三:[宣德六年(1431年)某人自述]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迨 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摘编《中国古代史资料选集》

材料四:马可。波罗,意大利旅行家。在元世祖时来华,居住了十几年, 他口述下的某著作记述了大都的繁荣景象,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

材料五: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 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 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1. (1) 材料一中的图二中历史人物是谁?其中,到达了图三 中的国家③的人物名字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朝海外贸易空前活跃的主要原因?

  3. (3) 材料三中的某人是指谁?他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有何历史意义?

  4. (4) 材料四中的“某著作”名称是什么?

  5. (5) 是什么政策导致了材料五中“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该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6. (6) 从唐朝到清朝,我国对外政策的演变,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

A . 秦汉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 B . 隋唐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 . 宋元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 .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近代以来,世界不断由孤立、分散走向整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

──斯塔夫里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材料三

  1. (1) 在材料一中,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得出这一观点的史实依据。

  2. (2) “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状态主要是由于清王朝实行哪一外交政策造成的?这种状态被打破,始于英国发动的哪场战争?

  3. (3) 材料三中的两位历史人物对经济全球化各持什么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4. (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当前国际经济形势,读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顺治初年,为了对付东南沿海及台湾的抗清势力,清政府实行海禁,“片板不准下海”。

材料二: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

材料三: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请问:

  1. (1) 材料一中反映清朝实行“海禁”的最初目的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反映18世纪中期清政府实行“海禁”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反映清朝统治者的什么观念?

  4. (4)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给近代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经历了一个由开放到封闭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张骞通西域后,绵延数千里的漫长古道——丝绸之路贯穿欧亚大陆,成为中外交往的见证。到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进入繁盛时期。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1. (1) 材料一概述了哪些朝代对外交往的情况?这些朝代的对外交往有什么共同的积极作用?

  2. (2) 用史实说明“唐朝时期,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进入繁盛时期”。(两项)

  3. (3)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什么地方?郑和下西洋有哪些历史意义?

  4. (4) 清朝前期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这种政策对中国产生了什么消极影响?

  5. (5) 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某兴趣小组在学习“闭关锁国”政策时,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闭关锁国”政策


表现

A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不许擅自出海贸易


B绝对禁止一切商品出口和船只出海


C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影响

D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在世界上落伍


A . 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不许擅自出海贸易 B . 绝对禁止一切商品出口和船只出海 C . 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D . 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在世界上落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当代明史专家吴晗曾指出“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范围之广,那是历史上所未有的,就是明朝以后也没有。这样大规模的航海,在当时世界历史上也没有过。”

材料二:乾隆给英王的敕谕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材料三:“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1. (1) 材料一反映我国明朝的什么事情?这件事情起到了什么作用?
  2. (2) 材料二中表明“天朝”不愿与外国互通有无,我们把这种政策称作什么?
  3. (3) 材料三出自于哪个条约?该条约签订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4. (4) 阅读了材料二和材料三后,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漫画诙谐幽默,耐人寻味。它能直观形象地反映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观察下图,漫画反映了(    )

A . 文化专制政策 B . 闭关锁国政策 C . 一带一路政策 D . 封建专制政策
我国的对外交往史历经荣辱兴衰,见证了民族复兴之历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丝绸之路于西汉开通,当时以陆路为主;唐朝时,对外交往活跃,丝绸之路水陆并重,全面繁荣;明初,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

材料二:(清朝时期)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于广州一处口岸,且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

——摘自(美)基辛格《论中国》

材料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提出:“利用临近港、澳的有利条件,在广东搞出一个出口加工区。”邓小平当即表示赞同:“还是叫特区好!”“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请回答:

  1. (1) 请写出为丝绸之路的开通作出重大贡献的著名人物及其开通的重大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2. (2) 材料二清朝实行怎样的对外贸易政策?采取此政策造成了什么严重危害?
  3. (3) 根据材料三,中国共产党做出了什么决定?这一决定有何重大意义?
清朝统一台湾后,开放四个港口进行对外贸易,后来又关闭其他港口,又留一个港对外通商,这个港口是(    )
A . 宁波 B . 广州 C . 漳州 D . 云台山
乾隆时期,闽浙总督杨庭璋在奏折中写道:“近来闽粤贸易,看船甚觉减少,即内地贩洋商船亦多停驾不开者。在外番因能置买丝斤,运来之货日少,而内地所需洋货,价值亦日见增昂……中外均无裨益。”他的奏折说明了(    )
A . 清朝的官僚体制日益腐败 B . 文字狱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C . 闭关锁国政策的危害颇多 D . 西方殖民势力已开始侵入
下列政策中,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步落后于西方的是(    )
A . 休养生息 B . 重农抑商 C . 八股取士 D . 闭关政策
下图是一位学生画的历史漫画,如果请你为这幅漫画命名,最恰当的应是(    )

A . 君主集权的强化 B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 . 政治腐败,社会动荡 D . 闭关锁国政策
明清时期,中外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成祖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皇上命和等帅官校旗军数万人,乘巨舶百余艘,所以宣德化而柔远人也”。

——《明史·郑和传》

材料二: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葡萄牙、荷兰等国家在16世纪初已经东来进行殖民活动,并侵占中国领土。此后,沙俄美英继来,对中国的野心日益扩大……

——白寿彝《中国通史纲要》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2. (2) 列举史实分别说明“葡萄牙、荷兰等国家在16世纪初已经东来进行殖民活动,并侵占中国领土”。
  3. (3) 材料二中“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的政策原因是什么?该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两广总督阮元(1817-1826)主持编写的广东地方志中记载,殖民菲律宾的西班牙是居住在斯里兰卡和马六甲之间的蛮夷;葡萄牙位于马六甲附近;英国是荷兰的属国;认为法国人原信奉佛教后改信基督教,甚至法国就是葡萄牙等等 ,由此可见,当时中国(   )
A . 开始关注新航路的作用 B . 对西方缺乏准确认知 C . 对鸦片战争爆发有警惕 D . 已受到工业革命影响
嘉兴乍浦有座海红亭。它是一座纪念《红楼梦》首次流传海外的建筑。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带有九部《红楼梦》的一艘南京船从乍浦港出发,抵达日本长崎港。下列为这一事件所拟标题,最恰当的是(    )
A . 闭关锁国下的《红楼梦》出海 B . 中日传统友谊的首次见证 C . 受各国人民热捧的《红楼梦》 D . 东西方文化的激荡与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