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关锁国政策 知识点题库

清朝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其含义是(     )

A .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B . 不许外国人来华贸易 C . 增设关税,加强管理 D . 封闭关口,固守疆域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而我之云帆高涨,昼夜星驰,涉波狂澜”
材料四: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依据材料一回答:
(1)图中这条通道是什么?为此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谁?
依据材料二回答:
(2)图中的两位唐代文化使者分别是谁?有什么贡献?
(3)指出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依据材料三回答:
(4)永乐三年是谁统治时期?该船队最远到达哪里?
(5)此事件有何意义?
依据材料四回答:
(6)材料中的“天朝”是指哪个朝代?“天朝”推行的对外政策是什么?
感悟:对比以上两种对外政策,谈谈你的认识。

唐朝和清朝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王朝,它们采取的对外政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唐朝实行什么样的对外政策?有何影响?
(2)清朝采取怎样的对外政策?有何影响?清朝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对外政策?
(3)从唐朝和清朝的对外政策的不同影响中,你能得到什么感想?

18世纪,英王使者马戛尔尼来华,提出在中国建立商馆、自由贸易的要求,遭到乾隆皇帝拒绝。这反映清朝在对外关系上实行  (    )

A .   尊王攘夷政策 B . 休养生息政策 C . 君主专制政策 D . 闭关锁国政策
18世纪英王派使者来华,提出在中国建立商馆、自由贸易的要求。乾隆皇帝回复:“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反映出清朝实行的政策是(    )

A . 闭关锁国 B . 重农抑商 C . 对外开放 D . 休养生息
清政府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是(   )

A . 禁止中国对外贸易 B . 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C . 一概排斥西方事物 D . 封闭边界,固守疆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科举取士“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子卑鄙的争夺,没有两党可耻的争霸,没有混战或腐化的选举,没有仅凭巧言而能登入仕途的现象,……

材料二: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你可以知道科举制的什么特点?

  2. (2) 请你根据材料一所述科举制的特点与清朝的科举制有什么明显的变化?

  3. (3) 请看材料二的图,请你说说这是元朝哪个皇帝建立的哪个制度?并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4. (4) 材料三里论述清朝的“闭关锁国”的其中之一的消极影响,请你把影响写完整,并分析评价闭关锁国政策。

1840年的鸦片战争,大清王朝第一次遇到了一个优于自己的外来文明的挑战,……而对这个挑战却毫无认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战前清政府与西方完全隔绝 B . 文明的交流必然伴随着战争 C . 中国已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D . 战争打断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国与国之间如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样,不能彼此弧立,需要互相交往。让我们在历史长河,探寻古代中国的外交足迹,视取历史的真渐,启迪人生智慧。

阅读下列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胸怀亲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全面开放与广泛交流使唐朝文明更加辉煌。
材料二:明初,由于明成祖朱棣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般巨舰,历经东南亚(又称南洋)、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摘自王介南著《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文明的特点。用具体事例说明这一特点。(至少两例)
  2. (2) 材料二反映出郑和下西洋具有哪些特点?他的壮举是世界公认的和平之旅,请说明理由?
  3. (3) 是什么政策导致了材料三中“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该政策产生了什么恶果?
  4. (4) 综合以上材料,联系我国古代对外关系逆转带来的巨大变化,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四年起,日本不断派遣唐使到中国来,同来的还有学者、僧侣、学生、画师、医生、工匠、水手等。

材料二:乾隆帝二十二年(1757年)时,自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无需与外夷互通有无。”面对蜂拥而互的外国商船,宣布撤销沿海港口,仅留粤海一关口对外通商。

材料三:“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同所属家眷,寄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专理商要事宜。”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所描述的对外交往发生在哪一朝代?除此之外我国还有哪个朝代吸引了外国人来华?
  2. (2) 材料二中所描述的政策被称为什么政策?这种政策实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对外交往的政策有何不同?
  3. (3) 中国古代还有哪些对外开放的朝代?举出各具体事例说明。
  4. (4) 材料二中的“粤海一关口”指哪里?材料二和材料三之间存在什么必然联系?
  5. (5) 材料一与材料三的对外政策是一样吗?
  6. (6) 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形成了怎样的开放格局?
史学界认为,1518世纪时世界历史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欧洲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而同一时期,中国社会虽也有发展,但与欧洲相比变化不大。

材料一:英国社会变革

材料二:清朝统治者的观点:“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互通有无。”

  1. (1) 材料一说明了当时的英国发生怎样的社会变革?
  2. (2) 材料二反映了清朝统治者怎样的统治思想?
  3. (3) 材料中中英两国的强烈对比说明了什么?这种对比给近代中国带来了怎样的灾难?
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潮流的主要原因是清统治者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   )
A . 鼓励海外贸易政策 B . 对外开放政策 C . 开明政策 D . 闭关锁国
面对危机,世界各国都会根据现实需要进行政策调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时期满人专政,长期以来他们害怕反清势力会借助于外国势力对自己统治构成威胁,因此清朝中期后只有广州作为通商口岸。清朝的这种政策,限制了中国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的发展。

﹣﹣《晚清的贸易》

材料二:

材料三:1934年,“新政”进入第二阶段,对经济、社会等领域系统改革,以解决美国经济发展的问题。“新政”一改以前政府的有限权力,从制度上实现了国家职能与政府角色的重大转变﹣﹣政府有权介入经济体,直接干预民众生活,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

﹣﹣《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的反危机实践》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清朝统治面临的困难是什么?为了应对困难,清朝采取了什么政策?根据材料一,分析清朝推行这种政策的危害。
  2. (2)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抗日战争开始的时间。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的影响。(注意史论结合)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政”实行的时代背景。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政府角色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变化对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
  4. (4) 综合上述材料,世界各国应对危机的举措,对当今中国处理危机有怎样的启示?
乾隆皇帝通知江浙海关把关税税率提高一倍,企图通过关税手段让洋商无利可图,使他们不再来宁波贸易。但英国东印度公司仍不断派商船前往宁波贸易,于是清廷在1757年关闭了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这反映了清朝(   )
A . 乾隆时期商业不发达 B . 完全禁止对外贸易 C .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 . 设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清朝对出海贸易的商船装载货物重量有严格的限制,甚至规定只准带铁锅一口,每人只许带铁斧一把,…船只预先规定往返日期,每人每日只许带米两升。”材料表明清朝外贸易政策(    )
A . 主动开放 B . 完全禁止 C . 严格限制 D . 大力支持
清朝初年先开放四港口进行对外贸易,后关闭其他港口,仅留一处港口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此港在(    )
A . 漳州 B . 宁波 C . 云台 D . 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