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关锁国政策 知识点题库

1816年,清嘉庆帝与大臣孙玉玺有以下对话。帝问:英国是否富强?孙答:彼国大于西洋诸国,因此是强国;至于富吗,是由于中国富彼才富。富不如中国。帝问:何以见解?孙答:英国从中国买进茶叶,然后转手卖给其它小国。这不说明彼富是由于中国富吗?如果我禁止茶叶出洋,则英国会穷得没法活命。这反映了统治者怎样的心态?(   )

A . 愚昧无知  B . 闭关锁国 C . 重农抑商  D . 顽固不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代初年,郑和统率技术上最先进的“宝船”舰队出洋,远至爪哇、印度、非洲之角。郑和下西洋时,欧洲的探险时代尚未开始。……航海期间,郑和每到一地,便宣示中国当朝皇帝的德威,厚赠遇到的君主。
材料二 (清朝时期)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 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广州一地,且 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
——以上材料均摘自【美】基辛格《论中国》
材料三 从对外关系上来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和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清政府实行的什么政策? 其主要表现是什么? 该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据材 料二、三结合所学,你得到哪些启示?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中写道:“从3世纪到13世纪,中国一直处于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地位,明清以后逐渐落后了。”据此回答:

  1. (1) 试从政治制度、经济和对外政策方面分析唐宋时期科技领先世界的主要原因。

  2. (2) 试从政治制度、文化政策和对外政策等方面分析明清时期中国科技落后的主要原因。

  3. (3) 你认为我国应如何做才能进一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科技差距?

清初规定:“今后凡有商民船只私自入海,将粮食货物等项与逆贼交易者,不论官民,俱奏闻处斩。……凡沿海地方口子,处处严防,不许片帆入海。”可见,当时清朝实行的是(    )

A . 闭关锁国政策 B . 重农抑商政策 C . 发展贸易政策 D . 对外开放政策
18世纪英王使者马戛尔尼来华提出在中国建立商馆、自由贸易的要求。乾隆皇帝回答:“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反映出乾隆实行的政策是                                        (   )

A .   禁止对外贸易 B . 闭关锁国 C . 重农抑商 D . 关注民生

14世纪开始,当两方发生巨大变化时,古老的中国仍沿着原来的轨道前行。让我们一起沿着下列时间轴,走进那段历史。

  1. (1) 阅读时间轴。把相应的空格处补充完整

    ,②,③,④,⑤

  2. (2) 观察时间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①郑和下西洋比欧洲的新航路早多长时间?其目的是什么?

    ②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连城一体,而清朝却推行什么政策与世隔绝?其推行该政策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③当英国、美国和法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起资本主义制度时,中国的政治制度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清朝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闭关锁国”政策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A . 禁止一切对外交往 B . 封锁沿海港口 C .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D . 明朝加强君主专制
梁启超说“(西方)继哥伦布以后,有无数之哥伦布,继达·伽马之后,有无数之达·伽马。(中国)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中国郑和之后再无郑和的根本原因在于(    )
A . 封建制度的腐朽 B . 科学技术的落后 C . 八股取士的影响 D . 西方列强的侵略
马克思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由此可见,清朝实行闭关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
A . 清朝政府物资丰富 B . 害怕人民的抗清斗争 C . 阻止西方殖民者的人侵 D . 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由CCTV记录频道首播的专题片《帝国商行》向人们展现了中国历史上这个已逐渐不为今人所知,被人们遗忘的商人群体,他们曾经营了大清王朝全盛时期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一度在中西贸易的舞台上非常活跃。纪录片中涉及到的城市是(  )
A . 北京 B . 南京 C . 广州 D . 厦门
学习历史,应该形成面向世界的视野和意识。透过世界,能更好的解读中国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1858年马克思《鸦片贸易史》

材料二:到19世纪中叶,……首先是中国,然后是日本,被迫敞开国门,接受西方的商人、传教士、领事和炮舰。……日本采纳和利用西方强国的手段,并将它们用于自卫及后来的势力扩张。相形之下,中国却不能重新组织自己以迎接西方的挑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中国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进行的经济改革,不仅提高了公民总体的物质生活水平,也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自由和更大的流动性。中国发展了一种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挑战美国经济主导地位,并且提供了一种不同于西方民主的国家发展模式。

——[美]弗兰克•萨克雷[美]约翰•芬德林《世界大历史》

  1. (1) 从经济角度看,马克思主要是抨击了清朝的什么政策?材料一中的“时势”是指什么?
  2. (2) 据材料二,中国“被迫敞开国门”开始于哪一事件?“日本采纳和利用西方强国的手段”是指

    哪一事件?这两个事件分别使中日两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3) 材料三中,“中国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进行的经济改革”的总设计师是谁?中国的“发展模式”指什么?
  4. (4) 结合所学知识,中国“能够挑战美国经济主导地位”国际因素有哪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材料二: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统计表

年代

世界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件数

百分比

件数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456

96%

——摘编自《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1. (1) 阅读材料一,火药发明于中国哪一个朝代?概述三大发明的共同历史作用。阅读材料二,中国的科技发明在哪一时期明显落后于西方?试分析造成这一时期中国科技发明落后的原因。
  2. (2) 根据以上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 人,调发边卫充军”。这反映了清朝(    )
A . 设立关卡,禁绝贸易 B . 抑制商业,实行海禁 C . 重农抑商,打击走私 D . 征收重税,阻止商贸
历史学家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曾经指出:“传统的内陆小农思想指导下的对外政策,进取不足,保守有余,以天朝大国乃世界中心自居,把外国一律视为蛮夷,既居高临下,又处处防范。”那么,清朝前期的对外政策是(    )
A . 主动与外国交往 B . 开放的对外政策 C . 完全孤立隔绝 D . 闭关锁国
下面是学生整理的学习笔记,下列选项与笔记内容相符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59

A . 社会动荡不安 B . 休养生息政策 C . 海外贸易发展 D . 闭关锁国政策
创新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实现统一后,原来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始皇对政治制度进行了创新,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材料二:隋唐时期一系列创新为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勃发的活力,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甚至对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三:清朝统治者自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骄傲自大的心态之下,在处理对外关系中进行了“逆向创新”。

  1. (1) 阅读材料一,秦始皇在地方行政制度上进行了怎样的创新,有何意义?
  2. (2) 阅读材料二,各举一例隋朝的制度创新成果和唐朝的农业生产工具创新成果。
  3. (3) 阅读材料三,清朝在对外关系中的“逆向创新”指什么?简述其影响。
马夏尔尼曾邀请清军将领福康安检阅英国使团卫队的新式武器操练,福康安竟拒绝说:“看亦可,不看亦可。这火器操作,谅来没有什么稀奇。”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 . 清统治者盲目自大,鄙薄科学技术 B . 清朝科学技术先进,不屑于学习西方 C . 清朝实行文化专制,提倡重文轻武 D . 清朝军队武器先进,远超英国水平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外国商船将来只许在广东停泊交易。不得赴广东以北如宁波等地。“如或再来,必令原船返棹至广(指广东),不准入浙江海口”。材料反映清朝实行的政策是(    )
A . 对外开放 B . 重农抑商 C . 禁止外贸 D . 闭关自守
明朝建立之初,政府便宣布“片板不许下海”的禁令,并且作为祖宗成宪遵守不渝。清初,封建政府袭用了前朝政策,三令五申“寸板不许下海”“片帆不准入口”。这体现了清政府(    )
A . 设立关卡禁绝贸易 B . 故步自封闭关锁国 C . 固守传统重农抑商 D . 征收重税限制商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