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世纪开始,当两方发生巨大变化时,古老的中国仍沿着原来的轨道前行。让我们一起沿着下列时间轴,走进那段历史。
①,②,③,④,⑤。
①郑和下西洋比欧洲的新航路早多长时间?其目的是什么?
②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连城一体,而清朝却推行什么政策与世隔绝?其推行该政策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③当英国、美国和法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起资本主义制度时,中国的政治制度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材料一: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1858年马克思《鸦片贸易史》
材料二:到19世纪中叶,……首先是中国,然后是日本,被迫敞开国门,接受西方的商人、传教士、领事和炮舰。……日本采纳和利用西方强国的手段,并将它们用于自卫及后来的势力扩张。相形之下,中国却不能重新组织自己以迎接西方的挑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中国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进行的经济改革,不仅提高了公民总体的物质生活水平,也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自由和更大的流动性。中国发展了一种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挑战美国经济主导地位,并且提供了一种不同于西方民主的国家发展模式。
——[美]弗兰克•萨克雷[美]约翰•芬德林《世界大历史》
哪一事件?这两个事件分别使中日两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一: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材料二: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统计表
年代 |
世界科技发明(件) |
中国 |
世界其他国家 |
||
件数 |
百分比 |
件数 |
百分比 |
||
公元1—400年 |
45 |
28 |
62% |
17 |
38% |
公元401—1000年 |
45 |
32 |
71% |
13 |
29% |
公元1001—1500年 |
67 |
38 |
57% |
29 |
43% |
公元1501—1840年 |
472 |
19 |
4% |
456 |
96% |
——摘编自《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材料一:秦实现统一后,原来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始皇对政治制度进行了创新,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材料二:隋唐时期一系列创新为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勃发的活力,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甚至对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三:清朝统治者自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骄傲自大的心态之下,在处理对外关系中进行了“逆向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