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四年级语文试题

请默写《卜算子·咏梅》,写出作者。
课外阅读

    因为战乱,梅兰芳被迫滞留在香港达四年之久。在日军围攻香港期间,日本人仍然别有用心地邀请他。只要梅兰芳答应登台演戏,一切奢华的生活都唾手可得。然而,他对这些不屑一顾。他不愿也不可能为侵略者粉饰太平。他宁愿每顿只有一碗饭、一点点罐头食品或者一小块咸鱼,宁愿时刻提心吊胆地面对头顶上呼啸而过的炸弹,也不愿失去作为一个正直的中国人所应当具备的民族气节。尽管他视艺术为生命,但在民族存亡关头,他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1. (1) 梅兰芳避居香港是为了
  2. (2) 日本人“别有用心地邀请他”,日本人的用心是:
  3. (3) 梅兰芳的选择表现出他作为
  4. (4) 对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梅兰芳视艺术为生命。 B . 梅兰芳爱中华民族,更爱戏曲艺术。 C . 梅兰芳视民族存亡、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①成功往往属于有毅力的人,前面有多大的困难,不要轻易放弃。

妈妈生病了,家里出奇地静。

小练笔。

通过对这两首诗的学习,你一定明白了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请拿起笔来,结合诗句的含义和你自己生活中的经历写一写感悟吧!

将下面的句子补充为比喻句。

雨来像一样抖着头上的水,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照样子,写字和词语。

例:兄——(况)(情况)

川——      正—— 

户——      奄—— 

写观察日记。

观察身边的小动物或植物。并把观察的过程和当时的想法和心情写下来。

选词填空

维护    爱护    保护

①雷利的爸爸倒在了世界和平的圣坛上。

②当你的权利受到侵犯时,你要用法律武器自己。

③我们要学会关心父母,家人。

呼声    呼唤    呼吁

④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着什么。

⑤这就是一个中国孩子的

⑥他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⑦我代表我的家庭,代表所有的中国孩子,通过您向整个国际社会:“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巧填关联词。
  1. (1) 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2. (2) 蟋蟀的出名由于它的唱歌,由于它的住宅。
  3. (3) 蟋蟀自己一点儿一点儿挖掘住宅,肯随遇而安。
按课文内容填空。

《西门豹》讲的是两千年前,管理邺那个地方时,通过调查,了解到那里的勾结在一起为害,便设计,大力使邺地的故事。文章刻画了西门豹,敢作敢为,,为民的形象。

用下列词语造句。

①招手

②侧坐

看拼音,写词语

cǎn  huò

jiào  xùn

jūn  yún

jié  shěnɡ

jī huǐ rén  wánɡ

mǒu  xiē

tǎn  kè

pò  suì

jiān  ɡù

qīnɡ ér yì jǔ

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朗     会神

茂    天     一

用下面的词造句。

证明

填空。

“燧”按部首查字法应查部;“达”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

组词。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节选)

    ①麦子熟的时候,豆荚也长大了。麦子是黄黄的,豆荚是青青的。黄黄的麦子和青青的豆荚,在五月的和风中,娴静地微笑。于是,空旷的田野里洋溢着熟了的麦子和熟了的豆荚那无与伦比的清香。

    ②那时候,麦子和豆荚诱惑着我们,我们变得忙碌起来。湿湿的、长长的田埂上,通常会出现我们握着镰刀、挎着竹篮的身影,那些细细的、小小的身影像一只只青草蜢,不停地蹦跳着、蹦跳着。

    ③五月的风暖暖的,赤足走在油光光的泥土里,软软的,冷不丁泥土会从我们的脚趾缝里冒出来。真是舒服。折一根韧韧的柳条,削一节直直的竹管,柳条做鞭子,竹管做笛子。竹笛吹一声,鞭子挥一挥。啪——鸭子蹒跚地迈着步子前进了;羊儿撒着欢儿向前走了……

    ④随后,我们跟在鸭子、羊儿后面也开步走。不知是谁,想个好办法,把竹篮子挂在小山羊角上,山羊走呀走的,竹篮子也晃呀晃的。我们看了真喜欢。我们把鸭子赶到刚翻掘过的地里去,那里的蚯蚓、螺蛳、赤膊田鸡最多;把羊儿牵到河边去,那里的青草地真大,草儿真嫩……”

    ⑤我们也不闲着,家里的兔子等着我们鲜嫩的青草呢!我们小心翼翼地从麦田的沟沿上、豆地里扯到一小捧一小捧青草,放进竹篮里。想到日后剪兔毛的情景,我们禁不住地要咧开嘴巴笑。

    ⑥忙完了,肚子也开始咕咕地叫了。别愁,我们有我们的办法。——皮皮摘来了嫩豆荚,小梅从自己家的院子里掰了几只竹笋,啊,还不老;青青的家离这最近,他拿来了铁锅和米,来,我们做野米吃!我和春芳帮不了忙,就去垄沟里捉泥鳅,捉上泥鳅,洗净了,丢进饭锅里,野米没有烧好,我们已被锅里溢出的香味熏得口水欲滴……

    ⑦吃饱了,我们也乏了,于是便往地上一躺,闭上眼睛,伸开四肢,让五月的阳光在我们圆滚滚的肚子上画出漂亮的图案。当我们一觉醒来睁开眼,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麦子一片豆荚,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

  1. (1) 与第②段“麦子和豆荚诱惑着我们”中的“诱惑”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
    A . 诱骗 B . 迷惑 C . 吸引 D . 疑惑
  2. (2) 下列对第②段中画“_____”的部分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孩子营养不良,身体瘦小如青草蜢 B . 孩子调皮好动,如青草蜢不停地蹦跳 C . 孩子身着绿衣,在田埂上如青草蜢 D . 孩子快乐忙碌,如青草蜢活泼自由
  3. (3) 第③段中“我们”折柳条的目的是(   )。
    A . 赶鸭羊 B . 编草帽 C . 捆青草 D . 烧午饭
  4. (4) 第⑦段写道:“吃饱了……让五月的阳光在我们圆滚滚的肚子上画出漂亮的图案。”

    下列诗句中与句中儿童的行为相似的一项是(   )。

    A .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B .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C .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D .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5. (5) 作者在结尾写道:“当我们一觉醒来睁开眼,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麦子一片豆荚,高的

    是麦子,矮的是豆荚……”这个句子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   )。

    A . 丰富内容,增加了文章的篇幅 B . 赞美麦子、豆荚长势好,暗示丰收在即的喜悦 C . 呼应开头,突出乡村生活美好 D . 暗示“我们”睡在田埂上,说明乡村生活艰苦
  6. (6) 麦子熟了和豆荚长大时,“我们”都做了哪些有趣的事?请简单概括。
  7. (7) 第①段写道:“黄黄的麦子和青青的豆荚,在五月的和风中,娴静地微笑。”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联系短文,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终于到了星期六,到了下午,到了我们班演出的那个时刻。

    我套上老虎皮,戴上老虎头罩,紧张地等候在后台的上场口。忽然背后有人轻轻推了我一把。我知道推我的是老师,立刻弯下身子爬上场去,嘴里啊呜啊呜直叫。只听见台下一阵哄堂大笑,笑得我脸上一阵热。我已经明白,我笨拙的表演,把全场的老师同学都逗乐了,他们从没见过这样窝囊的老虎。

    我总算一直演到了躺下来死掉。到底怎么演完的,我一点儿也记不起来,只记得耳边的笑声一阵阵接连不断。等到幕布拉下,我站起来脱下头罩,满头满脸都是汗珠。

    老师倒没说什么。那位演哥哥的小朋友唉声叹气地对我说:“你一出场就豁几个虎跳,那就强多了。”我没回答他,可是心里想:是啊,要是我会豁虎跳,这场戏就不至于砸锅了。

    后来呢?后来我上动物园总要去看看老虎,想看看老虎是怎么豁虎跳的。可是老虎在笼子里不是打瞌睡,就是垂头丧气地踱来踱去,从没见过它们豁过什么虎跳。

    为什么不会豁虎跳就不能扮老虎呢?为什么没豁虎跳会惹起哄堂大笑呢?我至今还不明白。

  1. (1)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忽然——     立刻——     至今——

  2. (2) 终于到了星期六,到了下午,到了我们班演出的那个时刻。从“终于”一词中,可以看出“我”什么样的心情?
  3. (3) “我”不知道大家为什么哄堂大笑,请你告诉他。
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巧妙绝论     令人消魂

为什么蟋蟀的住宅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