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节选)
①麦子熟的时候,豆荚也长大了。麦子是黄黄的,豆荚是青青的。黄黄的麦子和青青的豆荚,在五月的和风中,娴静地微笑。于是,空旷的田野里洋溢着熟了的麦子和熟了的豆荚那无与伦比的清香。
②那时候,麦子和豆荚诱惑着我们,我们变得忙碌起来。湿湿的、长长的田埂上,通常会出现我们握着镰刀、挎着竹篮的身影,那些细细的、小小的身影像一只只青草蜢,不停地蹦跳着、蹦跳着。
③五月的风暖暖的,赤足走在油光光的泥土里,软软的,冷不丁泥土会从我们的脚趾缝里冒出来。真是舒服。折一根韧韧的柳条,削一节直直的竹管,柳条做鞭子,竹管做笛子。竹笛吹一声,鞭子挥一挥。啪——鸭子蹒跚地迈着步子前进了;羊儿撒着欢儿向前走了……
④随后,我们跟在鸭子、羊儿后面也开步走。不知是谁,想个好办法,把竹篮子挂在小山羊角上,山羊走呀走的,竹篮子也晃呀晃的。我们看了真喜欢。我们把鸭子赶到刚翻掘过的地里去,那里的蚯蚓、螺蛳、赤膊田鸡最多;把羊儿牵到河边去,那里的青草地真大,草儿真嫩……”
⑤我们也不闲着,家里的兔子等着我们鲜嫩的青草呢!我们小心翼翼地从麦田的沟沿上、豆地里扯到一小捧一小捧青草,放进竹篮里。想到日后剪兔毛的情景,我们禁不住地要咧开嘴巴笑。
⑥忙完了,肚子也开始咕咕地叫了。别愁,我们有我们的办法。——皮皮摘来了嫩豆荚,小梅从自己家的院子里掰了几只竹笋,啊,还不老;青青的家离这最近,他拿来了铁锅和米,来,我们做野米吃!我和春芳帮不了忙,就去垄沟里捉泥鳅,捉上泥鳅,洗净了,丢进饭锅里,野米没有烧好,我们已被锅里溢出的香味熏得口水欲滴……
⑦吃饱了,我们也乏了,于是便往地上一躺,闭上眼睛,伸开四肢,让五月的阳光在我们圆滚滚的肚子上画出漂亮的图案。当我们一觉醒来睁开眼,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麦子一片豆荚,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
(1)
与第②段“麦子和豆荚诱惑着我们”中的“诱惑”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
A . 诱骗
B . 迷惑
C . 吸引
D . 疑惑
(2)
下列对第②段中画“_____”的部分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孩子营养不良,身体瘦小如青草蜢
B . 孩子调皮好动,如青草蜢不停地蹦跳
C . 孩子身着绿衣,在田埂上如青草蜢
D . 孩子快乐忙碌,如青草蜢活泼自由
(3)
第③段中“我们”折柳条的目的是( )。
A . 赶鸭羊
B . 编草帽
C . 捆青草
D . 烧午饭
(4)
第⑦段写道:“吃饱了……让五月的阳光在我们圆滚滚的肚子上画出漂亮的图案。” 下列诗句中与句中儿童的行为相似的一项是( )。
A .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B .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C .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D .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5)
作者在结尾写道:“当我们一觉醒来睁开眼,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麦子一片豆荚,高的 是麦子,矮的是豆荚……”这个句子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 )。
A . 丰富内容,增加了文章的篇幅
B . 赞美麦子、豆荚长势好,暗示丰收在即的喜悦
C . 呼应开头,突出乡村生活美好
D . 暗示“我们”睡在田埂上,说明乡村生活艰苦
(6)
麦子熟了和豆荚长大时,“我们”都做了哪些有趣的事?请简单概括。
(7)
第①段写道:“黄黄的麦子和青青的豆荚,在五月的和风中,娴静地微笑。”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联系短文,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C
D
A
B
C
“我们”在田野里收麦子,采豆荚,赶鸭放羊,在麦田的沟沿上、豆地里扯草,在野地里做饭,在阳光下睡觉。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示例:我体会到了作者对悠闲幸福的田园生活的怀念和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