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四年级语文试题

用下列词语造句

①隐蔽

②勘测

你知道下列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吗?请选择答案

A. 比喻句       B. 拟人句       C. 排比句

①有的住在岩层里,有的住在湖泊里,有的住在大海中……

②炎热的夏天,大地龟裂,花草和庄稼都打不起精神。

③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

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西门豹面对着漳河站了很久。那些官钟都提心吊胆,大气也不敢出,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说着又要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

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西门豹说:“好吧,再等一会几。”过了一会儿,他才说:“起来吧。看样子是河神把他们留下了。你们都回去吧。”

  1. (1) 西门豹说的第一句话要读出(    )的语气。
    A . 恳求、期盼 B . 严厉、肯定 C . 犹豫、商量 D . 疑惑、客气
  2. (2) 选文第一自然段写“西门豹面对着漳河站了很久”。第二自然段又写西门豹说:“好吧,再等一会儿。”西门豹这样做的意图是什么?(    )
    A . 西门豹在思考到底应不应该把官绅也投进漳河去。 B . 西门豹这样做震慑了其他官绅,也教育了老百姓,破除了迷信。 C . 西门豹不动声色,让人猜不到他在想什么。
  3. (3) 西门豹叫官绅们去催巫婆和官绅头子回来,官绅们有什么样的表现?在文中找出来。为什么他们会吓成那样呢?
  4. (4) 联系全文想一想,西门豹破除迷信的计划妙在哪里?(    )(多选)。
    A . 安排周密 B . 假戏真做 C . 乔装打扮 D . 讲究策略
  5. (5) 西门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填空。

①国家,匹夫有责。

,骄傲使人落后。

下列词语中与“提心吊胆”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
A . 心乱如麻 B . 心惊胆战 C . 心安理得 D . 胆大心细
课外阅读。

登黄山记(节选)

    一线天真正是名副其实。在两个峭壁中,只存一条缝隙,仅容人体,抬眼一看,只见高处露出一线光明,上面是蓝蓝的天。这一团光明就召唤着我们,奋勇前进,我们也就真地一个个精神抖擞,鼓足了余勇,爬了上去。低头从我们两条腿中间向后看去,还可以看到悬挂在天都峰上的那一条白练似的蹬道。

    过了一线天,再向右一拐就走上了玉屏楼,这里是从温泉到北海去的必由之路。一般人都是在这里过夜的。徐霞客时代,这里叫玉屏风,他在《游记》里写道:“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可见徐霞客对此处评价之高。

    这里有什么特点呢?这里是万山丛中一块比较平坦的地方,好像天造地设,就是一个理想的中途休息的地方。一转过山角、就能看到峭壁上长着一棵松树。提起此松,真是大大地有名。挂在人民大会堂里的那一幅叫做“迎客松”的照片,就是它。这棵松树的大名就叫做“迎客松”。你看它伸出双臂,其实是不知道多少臂,仿佛想同来游的人握手、拥抱。它那青翠的枝头仿佛能说出欢迎的语言。它仿佛就是黄山好客的象征,不,它实际上成了中国人民好客的象征。你若问它的高寿,那就很难说。它干并不粗,也不特别高,看样子它至多也不过几十年至百年,然而据人说,它挺立在这里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这里山高风劲,夏有酷暑,冬有寒冰,然而它却至今巍然屹立,俊秀挺拔,苍翠欲滴,枝头笼烟,仿佛正当妙龄青春。

  1. (1) “名副其实”的意思是,说“一线天”名副其实的原因是
  2. (2) 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
  3. (3) 给句子用上合适的关联词语,不改变句子意思。

    它仿佛就是黄山好客的象征,不,它实际上成了中国人民好客的象征。

  4. (4) 理解“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这句话的意思。
解释下列词语

①隔离

②斩钉截铁

下列选项中,意思与其他三个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一眨眼 B . 一瞬间 C . 霎时 D . 此时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

宋庆龄小时候,一天,全家要到伯伯家做客,走到大门时,宋庆龄突然停下脚步。“怎么了,孩子?”爸爸奇怪地问。“我不能去了。我已经答应过小珍,今天上午教她叠花篮。” 宋庆龄答道。小珍是宋庆龄的同学。 哦 是这样 父亲松了口气 以后再教她吧 今天下午 或者明天 不都可以吗 不行不行 我跟她约好的 宋庆龄忙说 “不要紧,明天再向她解释一下,要不,道个歉也可以嘛。”爸爸继续劝说着。“不,你说过,做人要守信用。要是我忘记了约会,明天向她道歉是可以的。可是,我并没有忘记呀,我不能言而无信。”宋庆龄坚定地说。

    宋庆龄送家里人出门后,一个人回到房间里,耐心地等候起来。她一会儿拿起一本书看;一会儿又坐到琴凳上弹钢琴,平时很熟的的曲子,今天却总是弹不准。可是,直到全家人吃过午饭回来,小珍也没有来。妈妈心疼地说:“我的女儿一个人在家,该多没意思啊!”宋庆龄仰起脸回答道:“一个人在家,是很寂寞。可是,我还是觉得很快活,因为,我心中坦然。”

    宋庆龄信守诺言,宁可不去伯伯家看鸽子,也要等候小珍,而且空等一天也心中坦然,这是守信用的表现。

  1. (1) 这篇文章一共有个自然段,主要写了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

  2. (2) 在第一自然段空白处填上标点。

  3. (3) 为什么宋庆龄平时很熟的曲子,今天却总是弹不准?

  4. (4) 宋庆龄一个人在家,很寂寞,可她为什么还是觉得很快活?

  5. (5) 宋庆龄信守了诺言,但是小珍却没有遵守诺言,如果你是宋庆龄,下次碰到小珍,你会怎么说呢?

  6. (6) 你知道哪些有关遵守诺言的名言警句,请写下来。

结合课文《独坐敬亭山》意思判断词义的正误
  1. (1) 独:独自一个人,孤单。
  2. (2) 闲:云彩飘来飘去悠闲的样子。
  3. (3) 不厌:满足
  4. (4) 相看:本课指作者看山,山也“看”作者。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件事整整埋藏了七十多个年头

    故事发生在广东中山县的一个广场上.时间约在1943年。当时,一队日本兵在喂马,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孩,好奇地远远望着那些高大的马匹。日本兵拘捕了他,审问不出什么名堂,便对小孩说:皇军写几个______你照着写了,我们______放了你。”一个日本兵蹲在地上写了“日本战胜中国”这六个字。

    小孩接过日本兵的石块,蹲在地上也写出了六个字:“中国战胜日本。”

    日本兵叽叽喳喳讨论了一会,估计小孩不明白他们的用意,一个日本兵又重新写了一遍:“日本战胜中国”,指着这几个字朝小孩嚷道 “要按我们的意思去写,懂吗?否则,枪毙枪毙的!”

    小孩拿起小石块,重写:“中国战胜日本。”

    日本兵暴怒,用马鞭抽打小孩,还把他捆绑在木柱上。过了一夜日本兵把小孩放了,可第三天又把他抓了回去。原因之一是小孩的家人“顽固不化”,家长没带孩子向皇军“认罪”。于是又在木柱上将小孩捆绑了一天,然后押送到了监獄。经过一个月的关押折磨,小孩______已经气息奄奄,______他就是不向日本兵求情,不将“中国战胜日本”这几个字颠倒过来。

    日本兵眼看小孩快要死了,便假装仁慈放了他。回家不到七天,小孩就离开了人间。

    小孩的名字叫郑振华——假如他还活着——现在应该是八十多岁的老爷爷……

  1. (1) 在短文中的横线上填上正确的关联词语。
  2. (2) “名堂”在文中的意思是“结果”,请你用这个意思写一句话。
  3. (3) 日本兵让小孩写那六个字的意图是:
  4. (4) 小孩偏偏反着写那六个字,是因为
  5. (5) 读了这篇文章,你一定会对文中日本兵的感到愤怒,一定会被小孩的精神震撼。。
  6. (6) 读了文章,你想起了哪些英雄人物的故事,请选择一个简单写下来。
根据典故,填上历史人物的名字。
  1. (1) 七步成诗
  2. (2) 精忠报国
  3. (3) 大摆空城计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1) 这篇课文的作者是(国家)的
  2. (2) 《“诺曼底号”遇难记》讲述了“诺曼底号”轮船的事,其中对哈尔威船长进行了描写和描写,塑造了一个的船长形象。
词语搭配

袅袅的      村庄

傍水的      炊烟

簇簇的      柳叶

嫩绿的      红花

按拼音写汉字

lú wěi   é máoróu ruǎn

下列句子中,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宙斯决定给普罗米修斯以最严重的惩罚。 B . 妈妈对我的学习要求非常严格 C . 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 D . 这篇文章结构严谨
选词填空。

请求    要求

①爸爸对我很严格。

②唐朝皇帝答应了松赞干布的

理会    理解

③上课要专心听讲,不要教室外面发生的事。

④要勤于思考,养成独立课文的习惯。

断定   决定

⑤看到蚂蚁搬家,蜻蜓低飞,我明天会下雨。

⑥我们星期天到社区为老人们服务。

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补充完整)                                                                                   

②他学习成绩很好,他体育成绩很好。(用关联词语合成一句话)

根据拼音写词语。

guī  cháo

tuó  zhe

lú  wěi

shuì  mián

bà  zhàn

选择正确的的读音

(suì  shui)     肥(piāo  biāo )

(sū  shū)理       (niàng  liàng )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