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四年级语文试题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 (1) 解释下列词语。

    白鹭

  2. (2) 翻译下列句子。

    斜风细雨不须归。

阅读理解

野兰

    父亲喜欢兰草,经常从深山里挖一些野兰回来栽培。几年间,庭院里就有了百余种,像个兰草园似的。

    有一次,父亲又要进山,并带我一起去。我们沿谷底小溪向前走,忽然听到“轰隆隆”的响声。顺声而去,到了山谷深处,便见飞瀑直泻谷底,潭水幽深。我发现谷底、潭边、山坡上,到处生长着尺把高的野兰,淡淡的花,香气浓烈,站在谷底任何一个地方都能闻到。

    我从来没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不仅连声叫好,而且又动手挖起一株,准备带回家栽培。不料父亲拦住了我,说:“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我说:“这里的好。”“怎么个好法呢?”父亲又问。我说:“这里兰草的姿态比家里的更美,味儿也更香。”父亲接着说:“是的,那么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处就有不同的姿态和味道呢?这是因为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大自然的元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经人工栽培,便成了[欣赏   观赏]的盆景,自然就失去了大自然的环境和条件。”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不禁为野兰感到惋惜:这么精神的野兰,会有几个人知道它而来欣赏?

    父亲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拉着我坐到潭边,话语恳切而有分量,意味深长地说:“孩子,这正是野兰的不俗之处。它不以别人的欣赏而生长,只为自己的特色而存在。人活在世上,也要像野兰一样不能失去自己的真性,(    )以献媚处世,(    )会像家兰那样失去自己的[品质   品格   品性]的,这样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贡献的。”

    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心上。从那以后,15年过去了,我一直没有忘却。

  1. (1) 在文中[    ]内选择恰当的词。
  2. (2) 在文中(    )内填写关联词。
  3. (3)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3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换一种说法,保持意思不变。
  5. (5) 野兰的品格是怎样的?
  6. (6) 15年过去了,“我”一直没有忘却父亲的话的原因是什么?
读课文《祁黄羊》,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担此        卧床       事关        大公


“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这句话出自国著名昆虫学家所写的《》。

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黑水瓶  墨绿  嫩绿 B . 淡绿  粉绿  集中 C . 交又  教练  指挥 D . 整齐  节拍  乱风
根据本单元所学内容,判断下列说法中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
  1. (1) 《短诗三首》中的三首短诗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对温暖、无私、伟大的母爱的歌颂。
  2. (2) 《绿》中的“阳光也是绿的”是作者亲眼看到的神奇景象。
  3. (3) 《白桦》中“雪绣的花边潇洒”描写的是白桦上的积雪开始融化的情景。
  4. (4) 如果用一个词语概括《在天晴了的时候》给人带来的感受,可以是“清新自然”。
  5. (5) 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很有节奏感,是现代诗的特点之一。
由于环境的污染严重,我们很难看见天上的繁星了,请你写一条宣传语,呼吁人们保护环境,让天空恢复蔚蓝,让星空重现灿烂。
生字扩词

豹:      派:  

娶:      媳:  

妇:      淹:  

逼:      浮:  

旱:      徒:  

扔:      饶:  

骗:      灌:  

溉:  

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1919年春天,年轻的画师徐悲鸿考取了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后来又向法国的绘画大师达仰学画。达仰看中这位刻苦努力的中国学生,热情地指导他,这却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     

       一天,一个外国学生很不礼貌地冲着徐悲鸿说:“徐先生,我知道达仰看中你,但你别以为进了达仰的门就能当画家。你们中国人就是到天堂去学习,也成不了才!”     

       徐悲鸿被激怒了,但是他知道,靠争论是无法改变别人的无知和偏见的,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当时,巴黎的博物馆里陈列着许多欧洲绘画大师的作品,每逢节假日,徐悲鸿就进馆去临摹。他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经过潜心临摹,徐悲鸿的画技有了很大的提高。     

       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过去了,徐悲鸿在巴黎高等美术学院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结业考试。他创作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整个画界。     

      那个外国学生看了徐悲鸿的作品,非常震惊,他找到徐悲鸿,鞠了一躬说________________。     

问题:

  1. (1) 联系上下文,把文章的结尾补写完整。注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 (2) 找出下面句子中的联想部分。

    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3. (3) 联系上文,说说“功夫不负有心人”的意思。
  4. (4) 填空。文章第自然段和第自然段写了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经过,这两自然段是关系。 
  5. (5) 用自己的话说说徐悲鸿奋发努力学画的原因。
用句中加线的词语写一句话

一旦遇到危险,它便会返回龟巢。

按课文《走,我们去植树》内容填空
一棵树,就多一片新绿;亿万棵树连起来,就了祖国美丽的
将下面相对应的歇后语有线连起来。
刘备访贤      路人皆知      鲁肃服孔明    身在曹营心在汉
司马昭之心    单刀直入      周瑜打黄盖    五体投地

关老爷赴会     三顾茅庐      关公降曹操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形容拘谨、不自然、不安定的样子。

②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③指忍受不了某种麻烦。

④什么也没有了。

选字组词。
  1. (1) 训   驯   服    斥    教   
  2. (2) 秦   奏   乐    腔    演  
  3. (3) 抗   杭   州    违   战     苏
  4. (4) 堤   提   岸    示   醒     河
读拼音,写词语。

tān  wán

kāi   pì

gǎo  zhǐ

cǎi  yìn

zhuā   yǎng

diē   dǎo

知识题。(填历史人物)

四岁让梨

七步成诗

砸缸救人

三过家门不入

负荆请罪

完璧归赵

默写诗词,完成练习。
  1. (1) 补写诗句。

    渔歌子

  2. (2) 《渔歌子》的作者是时代的
  3. (3) 这首词描写的是季景色,在词中,作者对这六种事物进行了描写,呈现出了缤纷的色彩,有,有,有,有……
  4. (4)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拟声词。

例:锯木头的声音  沙沙

水流的声音    小鸟的叫声

青蛙的叫声    狂风呼叫声

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秋晚的江上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成一瞬的红颜了。

  1. (1) 选择恰当的字,填在诗歌中的横线上。(填序号)

    ①翻   ②妆   ③驮

  2. (2) 朗读诗歌,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在横线上打“√”,未描述的打“×”。

    归鸟

    斜阳

    清江

    头白

    芦苇

    红颜

  3. (3) 这首诗共两节,请用简洁的语言给每一小节所描绘的画面各拟一个小标题。

    第一个:

    第二个:

  4. (4) “头白的芦苇,也成一瞬的红颜了。”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这个画面。
勤不倦。(       )
A . 谦逊有礼 B . 恭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