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历史

新世纪的第一年,中国(   )承办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A . 南京 B . 北京 C . 广州 D . 上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立军功的人,按照功劳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贵族子弟若没有军功,就没有爵位”。

材料二:“将原来的居民聚落合并成县,由国君任命县令治理,代替以往的贵族分封制”。

  1. (1) 上述材料介绍的是战国时期的哪一次改革?
  2. (2) 变法开始于哪一年?变法得到了谁(国君)的支持?
  3. (3) 说出上述材料分别是改革中的哪些内容?
  4. (4) 根据你的所学说出此次改革对本国的发展有何意义?
  5. (5) 某班举行了儒家、道家、法家“谏秦王”的历史剧表演,你认为“商君”站在哪一边?
》的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建立;《》的签署,宣告了苏联的解体。
根据题意,列举出答案。

①列举宋代传统节日的名称。

②列举唐时三个著名的诗人。

以下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与作者搭配正确的是(    )
A . 《罗密欧与朱丽叶》——但丁 B . 《哈姆雷特》——伏尔泰 C . 《蒙娜丽莎》——达·芬奇 D . 《神曲》——莎士比亚
余秋雨曾经写到:“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主导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  )

A . B . 李冰 C . 商鞅 D . 李春
《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中说,苏联只有20万党员时打败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政权;200万党员时打败了德国法西斯,保卫了政权;2000万党员时却自己打败了自己,失去了政权。苏联“自己打败了自己”发生在  (    )

A . 新经济政策时期 B . 一五计划时期 C . 赫鲁晓夫改革时期 D . 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
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1. (1) 写出上述图片人物所属的两个朝代。

  2. (2) 曾创立中国历史上著名盛世的是哪两幅图中的人物?盛世的名称是什么?

  3. (3) 图2中人物通过什么事件建立政权?都城在哪里?

  4. (4) 图4中人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称帝后,改国号为什么?她对我国科举制度的贡献是什么有何意义?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诞生了一批产业工人和民族资本家。其中,主张“实业救国”的“状元”实业家是(    )

A . 方举赞 B . 陈启沅 C . 张謇 D . 张骞
下列诗句和歌词中描写抗美援朝的是:(    )
A .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B .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C .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D .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狮过大江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如图书法作品写的是哪个唐朝诗人的作品(   )

A . 杜甫 B . 李白 C . 白居易 D . 孟浩然
中国近代史上最先丧失的领土是(    )

A . 苏州     B . 上海    C . 台湾     D . 香港岛

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95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奉,颐和园又搭天棚。

材料二:1997年3月26日接受法国《国际政治》杂志来访时说:“我们一贯主张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通过两岸政治谈判解决两岸间的政治分歧,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台湾今已归日本”,台湾是在哪次侵华战争中,通过什么条约被日本割占的?(2分)

(2)材料二中“为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提出了什么伟大构想?(2分)这一伟大构想的具体含义是什么,(2分)这一伟大构想在哪些地区得以实现?

 

1938年底,在正面战场上,国民党军队与日军相对峙同时,在敌后战场上,中国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也在牵制日军的兵力,在这种形势下,日军无力继续实施战略进攻。上述材料说明:(  )

A.国共两党共同抗日            B.日本军力消耗殆尽

C.中国战场全面反击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支援中国

阅读材料:

材料一:“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材料二:2008314日开始,我国西藏、四川、青海等藏族聚居区先后发生了多起打、砸、抢、烧暴乱事件,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这起事件完全是由达赖集团有组织、有预谋、精心策划煸动起来的。”几十年来,达赖集团在反动势力和藏独分子的支持下,从事了大量的分裂祖国的活动。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2)请你举出我国四个少数民族的名称。

 3)针对材料二,结合教材,试以今天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说明分 裂祖国是不得人心的。

1956年,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某个原来的资本家担任某工厂的副厂长,一时间,工人议论纷纷,以下四种意见,惟一正确的是(   
   A
、他是资本家,怎么可以担任我们的副厂长 

B、资本家是要剥削的,我们一起把他拉下马

C、工人阶级当家作主,他说的话我们不听   

D、他懂业务,他说得对,我们还是要听的

1954年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部宪法的特点是(  

①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③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④坚持科学发展观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961年中共中央召开全国经济工作会议,对国民经济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这一事件产生的历史背景是(   

A、全面完成“一五”计划                 B、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的失误

C、推进农业合作化运动                   D、支援抗美援朝战争

回顾所学知识,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找到的正确道路是(  )

A.计划经济的道路                   B.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C.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道路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烂摊子,生产萎缩,物价飞涨,民生困苦。中国人民有没有能力把生产恢复起来,这是一个严峻考验。新中国虽然得到苏联和东欧等国的承认和支持,但美国拒绝承认。中国人民能否冲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人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以建设国家,这是又一个严峻考验。
——摘编自《中国的九十年》
材料二 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工作队深入发动群众,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让他们自觉地行动起来。广大农民与地主阶级进行面对面的斗争,迫使地主阶级在群众威力面前屈服低头,树立了农民群众在农村中的政治优势。…….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以及耕畜、农具等,分给那些无地少地的农民,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所面临的国内外严峻形势。
(2)材料二中“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指的是什么事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激战”的胜利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3)据材料三,农民群众“行动起来”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它是如何从两个方面去消灭地主阶级的?
(4)综合材料二、三,概括中国人民的这些斗争在当时所起的共同作用。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