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历史

王绳武在《国际关系史》中说:1917年4月,美国参议院以八十二票对六票,众议院以三百七十三票对五十票的绝对优势通过了参战案。美国的这一制度源自(    )
A . 《独立宣言》 B . 1787年宪法 C .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 . 《人权宣言》
1876年,为了维护民族利益,率军进入新疆,讨伐阿古柏的爱国将领是 (   )

A . 林则徐 B . 左宗棠 C . 邓世昌 D . 魏源
在中央电视台“挑战主持人”的节目中,两位挑战者正在就“如何评价唐太宗李世民”展开对擂。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1) 两位挑战者正在就唐太宗的民族关系展开对话,那么,唐太宗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少数民族都尊称他为

  2. (2) 请你为他们举出一例说明唐太宗时期唐朝政府与西藏友好往来的例子。

  3. (3) 我国封建社会曾出现过不少“治世”局面,如武则天统治时期被后世称为“贞观遗风”。除武则天外,试列举出所学过的其它任意两个“治世”名称及其开创者。

朝为田舍郞,暮为天子堂。科举考试改变了古代读书人的命运。这一改变开始于(    )

A . 隋朝 B . 元朝 C . 明朝 D . 清朝
同学们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了以下图片资料,这些资料共同反映的学习主题是(    )

A . 八路军将士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 B . 解放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 C . 抗美援朝志愿军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事迹 D . 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
指出下列史实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1. (1) 鸦片战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

    错误:;改正:

  2. (2) 天京事变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错误:;改正:

  3. (3) 洋务运动的口号“扶清灭洋”。

    错误:;改正:

  4. (4) 中国兴中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错误:;改正:

闭关政策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的一面,但同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恶果。它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闭关自守最终不能扭转中外力量的对比,不能从根本上抵挡殖民势力的侵略,反而进一步导致闭塞、停滞、倒退,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

下列结论均是正确的。请你仔细阅读上述材料,如果该结论是从上述材料中得出的,请在括号中写正确;如果是上述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中写错误。

  1. (1) 闭关政策曾经有利于防御西方殖民国家的侵略。(  )
  2. (2) 闭关政策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利也有弊。(  )
  3. (3) 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传教的同时,也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  )
  4. (4) 华侨为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
以下不是北京人使用天然火目的是(    )
A . 烧烤食物 B . 照明 C . 御寒 D . 娱乐
为“感知”170万年前的生活,寻找远古人类的足迹。暑假中,小刚准备和同学一起去参观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    )
A . 北京 B . 陕西 C . 云南 D . 河南
到2003年欧洲联盟包括哪些国家?欧洲联盟成立后,这些国家人民的生活将会发生哪些变化?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政府取得了整顿经济秩序。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等重大胜利,其共同作用是(    )
A .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B . 巩固了人民政权 C . 消灭了地主阶级 D . 打退了国内外敌人的进攻
在1872年 《宣言》 德文版的序言中,恩格斯写道:“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很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这表明马克思主义( )
A . 基本原理不断发生变化 B . 在实践中不断与时俱进 C . 理论来源途径逐步扩大 D . 成为各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 ,谨庄严地宣布并昭告:------而且理应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联系亦应从此完全废止。”
材料二:1831年的一天,在美国南方城市新奥尔良的奴隶拍卖市场上,奴隶主们正用皮鞭毒打黑奴,还用烧红的铁条烙他们。一位北方来的年轻水手看到眼前的悲惨景象,愤怒地说:“太可耻了!等有了机会,我一定要把这奴隶制度彻底打垮!”后来他当上了美国总统,实现了这个伟大的抱负。
材料三:1929年10月下旬,美国纽约股票市场出现抛售股票的浪潮。一个月内股票价格下跌40%。纽约股票市场的崩溃,标志着一场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到来。

  1. (1) 材料一出自哪一部文献?使美国“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的领导人是谁?

  2. (2) 材料二中“北方来的年轻水手”是谁? 他通过哪部文献使黑人奴隶在法律上获得了自由?

  3. (3) 为了应对材料三中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美国采取了什么政策?  怎样保证这一政策贯彻执行的?

  4. (4) 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从美国的崛起中我们能借鉴哪些经验?

科举制度发挥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的时期分别是(   )
A . 秦汉与宋元 B . 魏晋与隋唐 C . 隋唐与明清 D . 隋唐与宋元

下面是九年级同学以“中国与世界”为主题展开的探究活动,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表中的相关提问。(10分)

探 究

主 题

                

宗教传入

    汉明帝派使臣去西域求法,后在洛阳建造了中国内地第一座寺庙——白马寺。

1)汉代从古印度传入我国的是哪个宗教?(2分)

制度输出

    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等带回国,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日本仿照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哪一场改革?(2分)

科技

交流

    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成果,深刻影响中国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客观上也促进了两次工业革命成果在中国的传播。

3)请写出1873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民用企业的名称。(2分)

    第三次科技革命如火如荼,中国正积极融入其中。

4)现代生物工程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中国科学家是谁?(2分)

探 究

结 果

5)“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结合以上探究,请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 “短暂的春天”。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 有识之士发出 “实业救国”的呼声

B 开始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C 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

D 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曾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具有时代象征意义的历史人物。下列

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关于其成就的叙述,请在正确项后面的空格里打“√”,错误的打“×”

序号

人物

成就 

判断

魏源

翻译《天演论》,激励人们“自强保种”,救亡图存,反对外来侵略

 

李鸿章

在洋务运动中,参与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创办轮船招商局

梁启超

参与发起公车上书,与他人合作创办《万国公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孙中山

组建兴中会;建立中国同盟会;发起多次反清起义;创建中华民国

 

陈独秀

在新文化运动中创办《青年杂志》;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

张謇

担任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的总工程师,设计出“人”字形路轨

  中国领导人民经过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这里的“二十八年”是指

A.1842 1870                      B.19111939

C.1919 1947                      D.19211949

 整理历史事件,分析因果关系,归纳知识线索,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小敏在总结和归纳历史事件的过程中找到了以下历史线索,其中各项历史事件之间的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A. 鸦片战争→工业革命→洋务运动   

B. 明治维新→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

C. 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诞生→十月革命 

D. 巴黎和会→五四运动→中国的建立

在世界文明坐标中确立中国符号,融入中国元素,是增强民族自信,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1)据材料一分析,“大同”社会具有哪些特征?“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反映了儒家的哪一核心思想?
材料二:百家争鸣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古老的概念,它是指学术上不同的流派开展自由讨论的局面……这些彼此不同甚至观点相反的学派“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竟能相安共处,自由争鸣,大大繁荣了我国古代的学术,丰富了我国的思想史,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曾宪东《战国百家争鸣考》
(2)据材料二,归纳百家争鸣的影响。
材料三:唐朝的中国文化由于印度文化的输入,获得了飞跃的发展。不但在中国文化史上已达到登峰造极之境,在世界文化史上也罕与伦比。最近有位美国外交官员参观了武后陵墓,看到侍立在两旁的各国使节的石像时,感慨地说:“当时我们美国在哪里?”
﹣﹣《文化冲突与时代选择》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唐代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也罕与伦比”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四:宋朝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公元960年宋代兴起,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货币之流通,较前普及……火焰器之使用,航海用之指南针……船只使用不漏水舱壁等,都于宋代出现。”
(4)根据材料四,举出宋代自信和创造力的突出表现。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