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历史

907年,朱温在中原地区建立后梁,时期开始。960年,建立宋朝,他和他的后继者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割据局面。
端午时节,海内外华人划龙舟、吃粽子的习俗是为了纪念湖湘文化的开启者(    )

A . 屈原 B . 贾谊 C . 周敦颐 D . 王船山
我国过去没有的一些工业,包括飞机、汽车、发电设备、重型机器、新式机床、精密仪表、电解铝、无键钢管、合金钢等,从无到有地建设起来,从而改变了我国工业残缺不全的状况,增加了基础工业实力。这一转变(   )
A . 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B . 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C . 得益于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D . 确立了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
近年披露的《蒋介石日记》记录了他访苏时的所见:“一、儿童教育周密;二、工人皆施军队教育;三、小工厂租给私人。”日记表明他访问时苏俄实施的经济政策是(   )

A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 新经济政策 C . 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D . 农奴制改革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根据提示,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见图

材料二:“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1. (1) 材料一指出图一图二房屋居住的原始居民和样式。

    ①图一:居民;  样式

    ②图二:居民;  样式

  2. (2) 观察图一图二结合自然环境,分析这种房屋样式有什么好处?(任选其一加以说明)
  3. (3) 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在远古时期,战国时期,人类为了生存,改造自然的成功事例分别是什么?
  4. (4) 读过上述材料,你认为人类应该如何对待自然?
1935年初美国失业人数比经济大危机最严重时减少了400万人,资本收入增加了6倍,工业产量几乎翻了一番。这直接得益于(    )
A . 独立战争 B . 南北战争 C . 罗斯福新政 D . 美苏冷战
我国古代有很多德才兼备之人,他们通常彼称为“圣人”。那么,“诗圣”是(   )
A . 李白 B . 杜甫 C . 顾恺之 D . 白居易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春天的故事》的部分歌词:“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称,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请回答:

  1. (1) 1979年“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指什么?

  2. (2) “有一位老人”这位“老人”指的是谁?请你用一句话评价这位老人。

  3. (3) 老人在1979年“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

  4. (4) “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指的是什么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哪怕商队到达目的地后剩下一丁点粮食,这点粮食种子在异地都显得十分珍贵,人们会把它播入土壤,让它发芽、开花、结果。早期中原的水稻、小米、大豆等就是由商队辗转驮运出境,传播到印度河流域、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的。而早期两河流域的小麦也是由商队辗转驮运到西域后再传播到中原的。

  1. (1) 根据材料,指出沟通西域和中原的商路名称。
  2. (2) 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法国国歌《马赛曲》、新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相同之处有(   )

①都曾是反侵略的歌曲            ②都颂扬了传统文化

③都赢得了外人的尊重            ④都鼓舞了国人精神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③④
开元末年以后,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唐朝出现外重内轻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 . 皇帝权力过大 B . 州县长官权力过大 C . 朝中大臣权力膨胀 D . 各地节度使势力膨胀
如图所示是九年级某同学整理的历史课学习笔记要点。由此判断他学习的是世界贸易组织的(    )

A . 背景 B . 性质 C . 职能 D . 作用
阅读下面的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主先出于黄帝,以土为德,故为拓拔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地名)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1. (1) 魏主是谁?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2. (2) “魏主”还有哪些汉化的措施?
  3. (3) “魏主”的改革有什么作用?
随着沪宁城际高铁、武广高铁、京沪高铁等高铁正式通车运营,标志着我国步人高速铁路时代。饮水思源,火车的发明者是(   )
A . 哈格里夫斯 B . 斯蒂芬森 C . 爱迪生 D . 瓦特

20 世纪初期《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该材料最能体现

A 反对封建军阀的斗争性 B 各阶层抵制侵略的一致性

C 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决性 D 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A、正义力量的携手联盟                   B、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C、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                   D、美国使用原子弹

探究题。

材料一:美国革命在当时具有深远的影响,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在欧洲被广泛地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切实可行——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的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

——《全球通史》

材料二:美国在19世纪60年代成为一个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这奠定了美国在20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如果美国在当时分裂成了两个或者更多的国家,或者北方没有赢得胜利,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这场战争对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三:自金融危机以来,美国通过三轮QE,成功地释放流动性压低了国债收益率,同时也推升了房地产市场的复苏和股市的价格。……此外,无论经济、社会还是居民个人层面的去杠杆化都基本回归到较为正常的水平,这些因素都指向一点,也就是,目前美国经济复苏的根基较为稳固,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反复的背景下,美国经济稳健复苏也许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1)材料一中所说的美国革命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指出,为什么美国革命在欧洲会引起强烈的反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面临的分裂危险是通过什么战争解决的?试从两个角度分析这场战争对美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3)有人说: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迟早会主宰世界。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结合材料、问题和所学知识多角度论证你的判断。

阅读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几项重要产品指标完成情况表,回答有关问题:

产品项目

1913

1928

一五计划初步计划

实际完成数(1932

煤(万吨)

2910

3550

6800

6400

石油(万吨)

920

1160

1900

2100

生铁(万吨)

420

338

800

616

钢(万吨)

420

430

830

592

汽车(万辆)

007

293

拖拉机(万台)

013

489

棉织品(亿米)

2582

2678

57

2694

——《苏联兴亡史》

请回答:

1)从材料提供的数据看,反映了苏联工业化的哪些特点?

2)苏联工业化的结果如何?

3)想一想,这种工业化结构会有何弊端?

新月沃地是古代重要的历史舞台,那时生活在这里的居民中,创造了楔形文字的是

      A.希伯来人              B.腓尼基人              C.苏美尔人              D.古埃及人

古印度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下列与古印度无关的是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