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历史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这些成语共同反映的史实是(    )
A . 长平之战 B . 官渡之战 C . 赤壁之战 D . 淝水之战
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下令征集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大业四年正月,隋炀帝“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大业六年,隋炀帝又在三国东吴已有运道基础上,开凿江南河。该工程对巩固我国的统一,发展南北经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上文中隋炀帝兴建的水利工程是 (   )
A . 大运河 B . 都江堰 C . 灵渠 D . 白渠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以“民族族兴之路”为主题开展了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民主法治建设】

    设汁表格归纳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请把下表补充完整。

    法律文献

    内容摘要

    地位或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人会。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有超越 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2. (2)

    【农业现代化】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根据图5,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是什么?你从图6能获取什么信息?试分析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国家实行了什么政策?

  3. (3) 【走向世界舞台】

    战后……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了独立加入了联合国。没有这批国家的加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难以想象的。

    ——吴建民《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大意义》

    根据材料分析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原因是什么?

  4. (4) 纵观新中国的发展历程,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所著《雄辩术原理》(中国译名《论演说家的较育》),系统总结了作者一生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针对当时罗马教育存在的各种弊端,较为全面地提出了雄辩室教育的基本原则和设想,尤为详尽地间明了有关教学的理论。他认为一个雄辩家既要擅长雄辩,具有较高的才能,同时也应具有崇高的思想、高尚的情操,成为一个善良的人。同时,他还强调因材施教思想,认为对学生的统一要求要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材料二:《礼记》中的《学记》是中国最早的体系极为严整的教育专著,比较系统和全面地总结和概括了先秦汉族的教育经验,闹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我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学记》主张既要扩大知识领域,又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习惯,重视因材施教,主张从了解学生学习的难易,才质的美恶,作为启发诱导的依据。

  1. (1)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罗马和中国在教育方面的异同。
  2. (2) 河南人杰地灵。春秋战国时期,河南诞生了许多著名的思想家.请任举一例并简要说明其成就。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    )

①直系军阀    ②皖系军阀    ③奉系军阀    ④滇系和桂系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也是一个学习西方的过程,经历了“始而言技(技术)”、“继而言政(制度)”,“进而言教(思想)”的过程。下列对近代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创办近代企业 

②康梁维新派主张“三民主义”

③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④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某同学在学习“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时,制作了如下年代尺。其中“?”处应填写(    )

A . 中苏正式建交 B .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 . 中日正式建交 D . 中美正式建交
有学者认为,他是一位“苦难诗人”和历经沧桑的时代歌手,其诗风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人道主义色彩,其诗作有“诗史”之称。“他”是(    )
A . 李白 B . 杜甫 C . 李清照 D . 曹雪芹
某日的英国《泰晤士报》用四版面刊登了来自香港记者的有关北京的报道,其中有这样的话:“这是亚洲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虽然不是所有的中国都在的手中,但毫无疑问,无论好坏,这是拥有近5亿人民、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同质种族群体的政府。”其评论的是(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制定 C . 三大战役的胜利 D . 《国共两党会谈纪要》的签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东罗马帝国也叫拜占庭帝国

②14世纪末奥斯曼土耳其兴起

③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500年,东罗马帝国灭亡

④东罗马被奥斯曼土耳其所灭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20世纪50年代,一位农民创作了一首“稻谷赶黄豆,黄豆像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的民歌。你认为这首歌创作的时期是(   )
A . 土地改革时期 B . 改革开放时期 C . “三大改造”时期 D . “大跃进”时期

 “……《我和你“one world one dream知识答问 题:

材料 1492 10 2 日这一,大西洋强的信风将哥伦的舰队送上梦寐以求 的用新 航线

料二 2014 7 1 无锡地一号线式开通()大提高人们的 出时空 距

         公司 iPhone

/

苹果

()

东芝

()

三星

()

()

()

/服务

设计

摸屏

GPS

组装

(1)说的线

(2)个 世一个①②

类别

时间

工具

水路

1807

              

陆路

1825

机车

芬孙

1885

              

·本茨

航空

1903

飞机

              

(3)势?

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颁发给了张存浩、程开甲两位院士,第一位获得此项奖励的袁隆平院士的重要贡献是

A.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B.设计了第一架飞机

C.研制了“两弹一星”                   D.培育出了“籼型杂交水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周分封71国,其中同姓诸侯40国……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

材料二:秦朝君臣之间,围绕在地方采取何种统治方式问题,发生过激烈争论……秦始皇认为李斯的话有道理,决定实行郡县制。

材料三:l905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把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作为革命目标……191211,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出西周与夏商时期相比在政治上有什么创新之处?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的郡县制与西周的政治制度相比有哪些变化?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中华民国与历代封建专制王朝相比在政治上有什么明显的进步?

4)从上述政治制度对社会产生的积极作用方面,你能得到怎样的启示?

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古代器物中,能印证商朝青铜器生产工艺高超的是(               

A.人面鱼纹彩陶盆               B.司母戊鼎
C.
甲骨文                       D.兵马俑

下图所示成就 --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取得这些成就的人物是

A 牛顿 B 达尔文 C 诺贝尔 D 爱迪生

把北京人使用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的时代称为

A 旧石器时代 B 新石器时代 C 青铜器时代 D 铁器时代

《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而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A.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其执政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继续发展

C.发展科举,创立殿试制度                D.重用有才能的人

当今世界经济总的发展趋势被表述为全球化。关于经济全球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进一步扩张

B.经济全球化给各国经济提供了同等的发展机会

C.经济全球化催生了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

D.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趋势

改革开放后,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对这个格局表述正确的是(      
A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沿海经济开放区
C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
 经济三角洲-------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