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20世界30年代,就全球范围看,这是世界经济发展缓慢、充满暴力和反抗的年代, 就中国而言,这又是一个喜忧参半的年代,新民主主义革命曲折发展,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人类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即将迎来第一缕曙光。
如图是中国城市人口曲线变化图,③阶段城市人口激增的原因是( )
①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②开办新式学堂
③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④训练新式军队
(年代尺展示历史)
张琴同学自制了一幅近代列强侵华大事件简易年代尺示意图:
(演讲词中的历史)
在“爱我中华,勿忘国耻”的演讲赛上,李华悲愤地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大肆烧杀抢掠,致使城内尸积数里,大量珍贵文物被抢劫一空,腐败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沦为‘洋人的朝廷’”
(漫画中的历史)
如图是1910年上海出版的《神州五日画报》上的一幅漫画。作品描绘一名枯瘦如柴的穷苦老百姓,身上背着一个大包袱,上面写着“外债赔款及一切捐税”字样:包袱上面还站着一个清朝高级官员。
①领主日常消费的面粉、奶酪、衣物、鞋帽等庄园基本都能提供
②佃户通过义务耕种领主的“自营地”而获得“份地”
③自由农民有“份地”保有权,领主可以随意没收他们的土地
④庄园内发生纠纷后,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大业年间,增设进士科,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子弟通过门第进入仕途的局面。
材料二:唐因隋制。贞观年间,增加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时为防止一些人通过钱财考入进士,又对科举制进行了完善。唐玄宗时,诗赋成为主要的考试内容。唐代,考中进士即具备做官资格,由于宰相多是进士出身,时以应考进士科最为人崇慕,报考人数最多。科举考试允许普通人报考,为庶族中小地主,乃至出身寒微的平民知识分子开辟了一条升官的路。
——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化史》
材料三:宋代科举考试增设词科,“词”受到普遍重视,文学发展焕然一新。科举考试录取士者大幅增加,读书风气日盛。《三字经》《百家姓》等小百科全书成为宋朝幼儿启蒙读物,文明高度发展。
——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化史》
材料四:明朝再度恢复了通过对儒家经典的竞争性考试来选拔文官的制度,这套制度后来变成了一种僵死的形式,它一直保持到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
——汤因比《历史研究》
19世纪末,张謇提出并积极倡导“实业救国”,结果却行不通。实业救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封建制度的阻碍
B.科学技术的落后
C.经营管理不善
D.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势力的压迫
香港、澳门的回归,中国人民洗刷了 ,在完成祖国 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