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历史

材料: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 (1) 材料抒发了曹操的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想一想,他当时的雄心壮志是什么?
  2. (2) 举出曹操为实现雄心壮志进行的著名战役。

    以少胜多:

    以多败少:

  3. (3) 他进行的赤壁之战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中国人的“中国梦”,历经艰辛与坎坷,却从未停止。这些梦想将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连成一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1933年的新年,上海《东方杂志》推出了一个“新年的梦想”特刊,国内各界人士同做一场“中国梦”。在各色的梦里,20多位教授、作家梦想未来的中国是一个没有阶级压迫的平等社会;有人梦想整个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团结,国共两党共商抗日救国大计;94岁高龄的马相伯梦想:“未来的中国,乃民治的国家,法治国家。”……

——《一个时代的“新年梦想”》

材料三:目前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有两个前途。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要使中国回到不独立、不自由、不民主、不统一、不富强的老状态里。这是个黑暗的前途。中国和中国人民要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这是个光明的前途。我们要努力争取实现光明的前途。

——《论联合政府》

  1. (1) 材料一中,你认为“他们”指的是谁呢?作者认为“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这一观点是否正确?简要说明理由。
  2. (2) 材料二中,人们提出了哪些“新年梦想”呢?当时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新年梦想呢?
  3. (3) 材料三中“这是个光明的前途”是一个什么样的新状态呢?
  4. (4) 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个阶级、一个政党的梦想总能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息息相关,你从上述材料中获得的感悟与反思有哪些呢?
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以周总理为封面人物,并在上面写着:“The  Chinese are coming.”美国人发出这样感慨的主要原因是(    )

A .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B . 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 C . 中美关系正常化 D . 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某国际组织至1986年时拥有12个成员国,总面积225.43万平方公里,人口3.4亿,对外强调用一个声音说话,并不断推行政治一体化。

材料二:世界民用客机的“巨无霸”──空中客车A380,其总装线在法国,而部件生产商则分布在世界各地。为了把A380的大型部件从位于世界各地的工厂送到法国进行总装,中国南京金陵船厂还专门为此制造了巨型滚装船。

──2005年4月《中国新闻网》

材料三: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种种挑战:人口膨胀使我们生存的空间愈显狭小;环境恶化削弱我们的生存质量;资源的破坏性开采危及可持续发展;毒品、艾滋病、恐怖主义吞噬着每一个靠近它的人……

请回答:

  1. (1) 材料一所示的国际组织是什么?它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组织?

  2. (2) 材料二反映的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举出一件你身边与此相关的具体事例。

  3. (3) 材料三列出了人类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共同问题,请你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或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措施)谈谈认识。

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


A . 面临外敌人侵 B . 农奴制存在 C . 农民起义的打击 D . 统治阶级内证
中国的历史上召开过多次重要会议,请你选出下列搭配正确的一组(    )

A . 中共一大——1921年在北京召开 B . 遵义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 . 中共七大——选出了以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 D .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雅典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全盛时期,请指出此时的大致位置(  )

A . A    B . B    C . C    D . D
下图邮票中可提取的信息是(    )

①邮票发行于2015年

②遵义会议于1935年召开

③遵义会议召开已有80周年

④遵义会议是中国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明朝昏主不仁,宠宦官……贪税敛,重刑罚,不能救民水火。”由此,明末出现了(    )
A . 李渊起兵 B . 黄巢起义 C . 李自成起义 D . 吴三桂降清
某同学拿出一些1969发行或1971年发行的主席像章给同学观赏。这些旧物可被断定是(    )

A .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 B . 抗美援朝时期 C . 改革开放以后的 D . 时期”的
列举国际或区域间的合作组织名称(至少四个)。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大林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和美国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社会主义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国家;欧亚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建立,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空前壮大。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美苏对峙和争霸的两极格局崩溃,国际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 (1) 材料一中所说的“战后和平制度”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国际关系体系,这个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体系的名称是什么?为确立这一“战后和平制度”,帝国主义列强召开了哪两次重要的国际会议?这两次重要的国际会议签署的哪两个条约对中国造成了严重危害?
  2.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两极格局,主要是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哪次国际会议确立的?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哪两大国际组织的建立?
  3. (3) 两极格局崩溃、冷战结束以后的世界出现了两大突出变化,这种突出变化在世界经济方面、世界政治格局(国际关系结构)方面突出地表现为两大趋势,这两大趋势是什么?

吉米是公元前1500年印度一个非常善于经营的富有商人,家财万贯,他有很多愿望:①娶一个美丽的公主做妻子       ②到当时的首都华氏城买一个高级住宅③赚更多的钱

④弃商从政,做一个官吏         ⑤给自己的父母烧香求福

⑥以后儿孙满堂。在当时的条件下,你认为他的哪个愿望不可能实现,为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由。

 “我们已经研究并且决定了三个同盟国最后击败共同敌人的军事计划……我们坚定不移的宗旨,就是要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保证德国不能再扰乱世界和平……我们决定尽快同我们的盟邦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维护世界和平安全!”这段材料应该出自

A. 雅尔塔会议                     B. 波茨坦会议  

 C.《联合国家宣言》                D.中共七大

阅读下列有关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在华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人可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材料三:中国赔偿白银4.5亿两;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东郊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请回答:

    ①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个不平等条约?此条约是什么战争后签订的?

    ②请举出材料一所反映的战争中涌现的爱国将领(至少举出二位)

    ③材料二、材料三分别反映的是哪个不平等条约?

④材料一、材料三两个不平等条约分别给中国造成了什么重大影响?

我国行走在工业化的道路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材料一  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资料(资本单位:10万)

时间

商办

官办和官商合办

外国人办

合计

厂数

资本

比重

厂数

资本

比重

厂数

资本

比重

厂数

资本

1872-1894

53

47

9.6%

19

162

33.1%

103

280

57.3%

175

489

1895-1913

463

908

41%

86

195

13%

136

1031

46%

685

2234

国内企业代表

企业名称

创办时间

企业名称

创办时间

轮船招商局

1872

继昌隆缫丝厂

1872

开平矿务局

1878

贻来牟机器磨坊

1878

漠河矿务局

1888

裕淅纱厂

1894

    1)据材料一说明当时中国工业的构成情况。(2分)创办国内企业与哪一历史事件直接的关?(1分)

    材料二  中国在1887年时纯粹的农业生产国,工业生产只占很小的比例……到了1920年,工业产值增加到54.27亿元,所占比例也由原来的9.1%提升为23.9%……需要指出的是……近代机器工业产值占工业产值尚不到20%,并且农业仍占主导地位,中国仍然为一个农业国。                    

——摘自杨德才《中国经济史新论》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95-1920年中国工业产值快速增加的原因。(4分)

    材料三  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1987年出版)中对一些国家1980-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测。(见右图表)

        2000年,随着我国发展国民经济“九五”计划的胜利完成,我国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

    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863计划在民用高技术领域共资助项目五千二百个,共累计创造新增产值五百六十多亿元,产生间接经济效益达两千多亿元。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3)依据中国情况评估保罗肯·尼迪的预测。(1分) 

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三十年来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2分)

 “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天堂》这首歌曲深情表达了蒙古族歌手腾格尔对家乡的赞美。历史上蒙古族曾经建立了疆域空前辽阔的大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A. 成吉思汗          B. 忽必烈             C. 努尔哈赤           D. 阿保机

下列历史典故或成语,与“楚汉之争”有关的是

A、围魏救赵                                               B、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C、纸上谈兵                                               D、孟姜女哭长城

建立法治社会是近代历史发展的重要趋势,符合现代社会政治民主化的要求,各国政府都注重民主与法治建设。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资产阶级不仅用暴力形式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而且还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文献,用法律的形式来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迄今所知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什么?

2)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了什么政治制度?为该政治制度提供法律保障的文献是什么?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哪些重要的历史作用?

我国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的标志是:

    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1954年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颁布

    C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                 D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