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历史

在19世纪上半期,欧洲流行着这样的说法:“史蒂姆(即蒸汽机)是英国人。”对这句话的准确理解是(   )

①当时使用蒸汽机的都是英国人

②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都是英国人发明的

③当时的英国已广泛使用蒸汽机       

④蒸汽机的出现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象征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假如你生活在战国后期的秦国,想要授予爵位并获得赏赐的土地,你选择的做法是(    )
A . 建立军功 B . 多生产粮食布帛 C . 依靠贵族世袭 D . 通过战争抢夺
和谐社会是对某种以人为本的、彼此合作与宽容而没有冲突的社会形态的美称,也是人类社会一直竞逐不息的理想追求。

  1. (1) 孔子在历史上地位如何?

  2. (2) “孔夫子”的哪些思想观点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有一些全理的成分或值得借鉴的地方?

  3. (3) 列举他的两个方面的教育思想。

下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自制的一把近代列强侵华大事年代尺示意图,“?”(问号)处没有完成。请根据图示帮他们完成正确选项(    )

A . 中法战争 B . 鸦片战争 C . 抗日战争 D . 解放战争
2015年5月,中国数百万网友掀起一场“为老兵擦亮勋章”的活动,如图是一位老兵获得的勋章。据此可判断这位老兵经历过(  )

A . 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 B .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C . 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 D . 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材料中“这条道路”(    )
A . 中国近代化发展道路 B .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C . 井冈山革命道路 D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有学者曾这样描述某项发明:“它对后来西方文明整个进程的影响无论怎样估计都不过分,世界受蔡侯的恩惠要比受许多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与该项发明相关的是(   )
A . 造纸术 B . 印刷术 C . 指南针 D . 火药
唐《陇西行》中写道:“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这里的“胡”是指(    )

A . 西夏 B . C . D . 吐蕃
下列有关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的表述, 不正确的是(  )

A . 秦朝的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 B .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主要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C . 元朝的行省制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D . 明朝的内阁不是中央一级正式行政机构
判断下列事件,不可能出现在司马迁所写的《史记》中的是(   )

A . 武王伐纣 B . 诸侯争霸 C . 秦朝一统 D . 三国鼎立
下列与禅让有关的是(    )
①炎帝 ②黄帝 ③尧 ④舜 ⑤禹

A . B . ①② C . ①②⑤ D . ③④⑤
科技改变世界面貌,但也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某校九(1)班开展了探究活动,请你也参加进来吧。

(科技力量)

材料一:在我们的印象里,革命往往是伴随着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的,可是200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革命,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恩格斯

(城市激增)

材料二:欧洲主要国家城市化速度模拟图(1300年﹣1800年)

图片_x0020_100013

——据罗伯特•艾伦《放眼全球的深度透视》

(负面危机)

材料三:然而,恰恰是工业革命所带来的这种多少有点无规则的市场波动,在同时代人们间引发了恐慌。在……公共医疗卫生取得重大进展之前,工业城市的死亡率一直比农村更为糟糕。

——摘自尼尔费格森《文明》

  1. (1) 根据材料一,请举例说明该革命是如何“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中期以后城市化急剧加速的是哪个国家促成该国城市化急剧加速的主要历史事件是什么?
  3. (3) 针对材料三中的现象,有人提出人类应该回到工业革命前的农耕文明时代,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反驳这一观点。
  4. (4) (家国情怀)

    今西方国家对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不断地从科技、文化和贸易等方面进行围堵和阻挠。请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西方国家的发展给我们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带来什么启示?

“蒋干盗书”“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诸葛亮借东风”等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都和哪场战争有关(    )
A . 官渡之战 B . 赤壁之战 C . 巨鹿之战 D . 城濮之战

100年来, 中国领导中国人民走过光辉历程。

材料一以下是中国三次重要会议的相关文献(节选)

文献1

文献2

文献3

一、我们的党定名为“中国

二、我们党的纲领如下:

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

(政治局)扩大会一致决定 …… 红军渡过长江,在成都之西南或西北建立苏区根据地 选 定 (中央政治局)常委

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 会议 高度评价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

( 1)从材料一中任选一则文献,说出相关会议名称及其意义。

材料二中国建立丰功伟绩的历程,也是不断培育形成其伟大精神的历程。

——整理自齐彪等《中国精神及其谱系探析》

( 2)将特区精神、长征精神和“两弹一星”精神填入材料二的相应位置。从这三种精神中任选其一,结合史实说出对这一精神内涵的理解。

材料三以下是有关民本思想的经典名句。

经典名句

学派

以百姓心为心。

— 《老子》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 《孟子》

材料四 提出 “ 为人民服务 ” ,强调 “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 中国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的结果与呈现。

——摘编自商志晓《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 3)完成材料三的表格。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日,苏联解体。

1950 6 月,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说: 光靠我们党是治不好天下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能体现中国上述思想的制度是(

A .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民主集中制度

《水经注》是一部记载(    )

A.全国主要河流的专著              B.全国主要河流发源地的专著

C.江河流经地区的专著              D.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的专著

19911225,飘扬在克里姆林宫上空的红旗徐徐降下,震惊世界的这一事件是(  

A.同盟国解体                       B.轴心国瓦解

C.苏联解体                         D.“七十七国集团”成立

从明朝中后期开始,我国与外界交往日益减少,逐渐落后于世界。西方列强的入侵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但是我们的人民并没有屈服。他们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英勇反抗外来侵略,积极探索复兴之路,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下面是一节专题复习课,请你一起参与进来。

1)【巧用表格,夯实基础】老师指导同学们将知识点列表归纳。下面是其中一张表格,请你填写完整。

侵略与反抗

列强侵华战争

抗争的代表人物或事件

林则徐、关天培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邓世昌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关注细节、请你纠错】老师将同学们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归纳整理如下,请你找出其中的三处错误并纠正。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洋务派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安庆内军械所、上海轮船招商局等近代军事工业;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终于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以陈独秀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自由”两面大旗,掀起了中国近代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

 

________改为_________  ________改为_________  ________改为_________

3)【图说历史,归纳主题】老师出示了下面一组图片,仿佛把同学们带到那激情燃烧的革命岁月。请你依据图片归纳一个主题

4)【挑战思维,自主探究】在课堂总结时,老师出示了中共十五大报告中的一段话:“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后,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请你说明这两大任务之间的关系。

.为抗击列强的侵略,在黄海大战中壮烈殉国的民族英雄是(   )

A.邓世昌       B.林则徐          C.左宗棠       D.关天培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