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历史下学期下册试题

下图是某位历史人物的传记目录(部分),空白处应该补全的内容是(  )

A . 建立广西根据地开展革命斗争 B . 百团大战任指挥打击日军气焰 C . 挥手“画圈”南海边实施对外开放 D . “一国两制”新构想欢庆港澳回归
欧洲的拿破仑曾说: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它一旦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雄狮醒来,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是(    )
A . 抗日战争胜利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 .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D . 改革开放
1954年9月,王军的爷爷作为人民代表,到北京参加了一次全国性的重要会议。此次会议很可能是(    )
A . 第一次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D . 中共八大
在21世纪初,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的重大事件是(    )
A . 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C . 提出“一带一路”倡议 D . 加入中美经济战略对话
以下是两位同学对新中国初期土地改革的讨论。对此,你的判断是(   )

A . 小土错误 B . 小地错误 C . 小土小地都对 D . 小土小地都错
下表中不同身份职工人数变化的原因是(    )
时间 全民所有制职工 公私合营职工 私营职工
1952年 1080万 26万 367万
1957年 2103万 346万 2.5万
A .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B .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 . “大跃进”运动的展开 D .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在全国开展的“双百人物”评选活动中,邓稼先、王进喜、焦裕禄被提名为候选人。他们身上共同的优秀品质是(    )

A . 献身科学,淡泊名利 B . 会战石油,艰苦创业 C . 热爱祖国,敬业奉献 D . 清廉执政,一心为民
“一国两制”是中共和中国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恢复行使香港、澳门主权,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祖国统一而制定的一项战略方针,其提出者是(        )
A . 孙中山 B . 毛泽东 C . 彭德怀 D . 邓小平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前赴后继、英勇不屈的奋斗,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迎来了崭新的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它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阶段,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从此,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大众成为国家的主人,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据部编教材、中华书局版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如图

材料三:1978年至2017年,我国就业人员从40152万人增加到77640万人,年均增加961万人。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974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实际增长22.8倍。2017年,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比1978年增加30.2、38.6平方米。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改革开放4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报告(部分)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图1“铁人”、图2“两弹一星”元勋分别是谁?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人民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
  4. (4) 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伟大成就的认识。
新时代农民说:“生活改善靠‘两平’”送来好政策的是邓小平,送来好种子的是(    )

A . 郎平 B . 袁隆平 C . 邓亚萍 D . 蒋道平
从开国大典到国庆70周年阅兵式中,我国武器装备经历了“‘万国牌’——苏联引进——自主研发”的过程。这说明我国军备发展(    )
A . 主要依靠引进技术 B . 自主科研能力增强 C . 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D . 得到苏联全面支持

右图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导致甲到乙段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 . 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B . 开展“大跃进”运动 C . 推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三十多年的征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三十多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轻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表

材料三 深圳的变化

  1. (1) 根据所学知识推断,材料一图片中的口号出现的背景是什么?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2. (2) 材料二表明我国当时工业化的特点是什么?结合史实说明形成这个特点的必要性.

  3. (3) 分析材料三中从左图到右图深圳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深圳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里给中国人民带来过哪些思想上的震撼?

  4. (4) 综合上述材料,你对社会主义改革有什么新的认识?

我国能够成功地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其根本原因是(    )
A . 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B . 综合国力的增强 C . 签署中英联合声明 D . 外交政策的成熟
在我国,下列关于公民和人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公民即人民,人民即公民 B . 人民是法律概念,公民是政治概念 C . 公民包括人民,还包括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D . 人民的范围要比公民的范围大
1949年10月1日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 . 抗日战争胜利 B . 南京解放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 . 西藏和平解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平凡的世界》全景式地反映了中国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历史性变迁。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遥把国家大事、政治形势、家族矛盾、农民生活的艰辛、新一代的感情纠葛,以及黄土高原古朴的道德风尚、生活习俗都真实而细腻地描绘了出来,构成了一幅中国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农村生活的全景式画卷。

《平凡的世界》第二部的故事梗概是:转眼到了1978年初,少安听安徽跑出来谋生的一个铁匠说,他们的家乡搞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生活如今已得到很大的改善,便凭直觉依葫芦画瓢,把他所领导的生产队也划成了几个农业作业组,搞起了“小承包”谁知没有不透风的墙,此事立即引起了大队、公社乃至县里一些领导的恐慌,最后,地区革委会做“终审判决”:坚决制止双水村的资本主义复辟倾向。

1979年春,中国社会百废待兴又矛盾重重,田福堂连夜召开支部会抵制责任制,孙少安却领导生产队率先实行接着也就在全村推广了责任制。头脑灵活的少安又进城拉砖,用赚的钱建窑烧砖,成了公社的“冒尖户”。少平青春的梦想和追求也激励着他到外面去“闯荡世界”,他从漂泊的揽工汉成为正式的建筑工人,最后又获得了当煤矿工人的好机遇。往昔主宰全村命运的强人田福堂,不仅对新时期的变革抵触,同时也为女儿、儿子的婚事窝火,加上病魔缠身,弄得焦头烂额。

请回答:

  1. (1) 结合中国现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和历史影响)。
  2. (2) 结合所学的中国现代史50﹣70年代的重大事件,简要分析田福堂抵制责任制的历史背景。
  3. (3) 故事中少安、少平和天福堂的命运变迁对你人生成长有何启迪?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给党和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有( )

①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 ②民主与法治被肆意践踏 ③国民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 ④阻滞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大发展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②④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说,“要把法律放在神圣的位置,我们要用法治精神来建设现代经济、现代社会、现代政府。”自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民主法制建设,建国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  )
A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76年《天安门诗抄》:“黄浦江上有座桥,江桥腐朽已动摇。江桥摇,眼看要垮掉。请指示,是拆还是烧?”诗中的“江桥”是指(    )
A . 林彪反革命集团 B . 党内资产阶级司令部 C . 江青反革命集团 D . 武汉长江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