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历史下学期下册试题

1984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 .   增强企业活力 B . 为企业包销产品 C . 实行联产承包 D . 企业全面私有化
以下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事件,其中“打破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的标志事件是(    )

A . 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B . 汪辜会谈的巨型 C . 达成九二共识 D .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双方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正常化。

小明在进行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为此他搜集了有关“华东军区海军”“歼—5型歼击机”“导弹核武器”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他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
A . 国防建设 B . 生态文明建设 C . 工业建设 D . 民主与法制建设
中国从当年外国人藐视的“东亚病夫”到逐渐成为体育大国,并在2008年成功地举办了奥运会,主要是因为(   )
A . 全民健身计划的推行 B . 运动健儿的努力拼搏 C . 中国人民重视体育运动 D . 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这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下列哪一城市既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现代史上设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    )
A . 上海 B . 深圳 C . 汕头 D . 厦门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伟大的转折,这一“伟大转折”含义是党的工作重心(    )

A . 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B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 . 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D . 坚持改革开放
“这场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吃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此战,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是中国彻底扫除了近代以来任人宰割、仰人鼻息的百年耻辱,彻底扔掉‘东亚病夫’的帽子的战争。”这段话赞扬的“这场战争”是( )
A . 抗日战争 B . 解放战争 C . 抗美援朝战争 D . 北伐战争
2020年,中国遭遇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目前取得阶段性胜利,这说明我们在应对突发事件、战胜重大灾害等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据此分析这主要得益于(     )
A . 中国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 B . 中国梦宏伟蓝图的指引 C .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施 D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下面示意图中的“▲”处应该填写(   )

A . 复兴中华民族 B . 改善社会环境 C . 增进人民福祉 D . 建成小康社会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年底,中印两国政府代表团在北京就两国在我国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材料二:周恩来总理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材料三: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提案。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后,中美关系也开始走向正常化。
请回答:
⑴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的处理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⑵材料二中的“国际会议”指的是哪次会议? 据材料二归纳此次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的方针。
⑶材料三中第26届联合国大会召开于哪一年? 中美正式建交于哪一年?
⑷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材料二:如图。

材料三: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改造企业实行开放政策,学习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搞建设要利用外资和发挥原工商业者的作用。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部分目录

  1. (1) 根据材料一,为了完成相关目标,新中国实行了哪些举措?
  2. (2) 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怎样的局限和不足?这与材料一有何关系?
  3. (3) 综合以上探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三所反映的我国历史走向。
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泛人民的利益,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扩大会最后作了下列的决定:

(一)毛泽东同志选为常委。

……

(四)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周(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而恩来同志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

——摘自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材料二: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现职。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材料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专题知识结构

  1. (1) 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共哪次会议的内容?这次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何特殊地位?
  2. (2) 材料二为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社公布的《国共合作宣言》,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宣言的发表有何意义?
  3. (3) 在材料三“知知识结构图”上A,B且两处分别填写相应的历史事件。实现转折后,我党探索出一条什么新的社会义建设道路?
  4. (4) 综合上述材料,你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光辉历程有何认识?

新中国成立后,民主制建设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取得了令人振奋的伟大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治”即法的统治(Rule ofLaw),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材料二  如果做更深入的思考就会发现,…难以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造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这一错误不可避免地使…党的治国方略、方式不是与法律化、制度化民主政治建设相适应的“依法治国”,而只能是适合阶级都挣的“政策治国”…最终导致“文革”悲剧.-----摘编自《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启示》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法制建设大事图表

历届人大立法情况

历届人大 

 立法数量(条)

 五届人大

 60

 六届人大

 63

 七届人大

 87

 八届人大

 117

 九届人大

 113

  1. (1) 材料一中,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新中国成立初期,哪一举措体现了作者的观点?

  2. (2) 据材料二指出,“文革”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是什么?

  3.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措施及重大成效,20世纪末,我国提出了怎样的“法治”目标?

新中国成立后,新疆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保障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A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C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 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西方殖民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下列哪一事件是最有力的证明--------(  )
A . 抗美援朝的胜利 B . 抗日战争的胜利 C . 解放战争的胜利 D . 镇压反革命的胜利
语汇有着鲜活的时代印记。与右图所示事件相符合的语汇是(   )

A . 开天辟地 B . 星火燎原 C . 当家做主 D . 改革开放

2016年4月24日,我们迎来第一个“中国航天日”.这一天的设定和图中内容相关,下列有关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这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B . 它成功发射于1964年 C . 中国从此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D . 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成功掌握了人造卫星的空间技术
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探究学习卡片,从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A . “一国两制”构想逐步形成 B . 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 C .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确立 D . 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怀抱
美国上将克拉克和他的僚属说:“美国上将在一个没有打胜的停战书上签字,这在美国历史上是第一次。”这里说的“停战书”签订的时间是(    )

A . 1950年 B . 1951年 C . 1952年 D . 195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