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历史下学期下册试题

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他的发言稿中,最有可能出现 ( )
A .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B . “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 C . “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D . “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这位老人在1979年“画了一个圈”是指(    )

A . 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 B .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 .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 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1953年底,中国政府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内容是(  )

①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互不侵犯 ③互不干涉内政

④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⑤平等互利 ⑥和平共处

A . ①②③⑤⑥ B . ①②③④⑤ C . ①②④⑤⑥ D . ②③④⑤⑥
台湾舞剧《薪传》曾在大陆演出,引起轰动,它表现了两岸同胞一脉相承的亲情。下列关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事件,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1“汪辜会谈”的举行;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的形成;3江主席“八项主张”的提出;4台湾当局“三不”政策的调整。

A . 1234 B . 2413 C . 2134 D . 4213
有一首歌唱到:“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回了一个圈........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歌词中的两个“春天”分别喻指(     )
A . “三步走”战略部署的第一步和第二步 B . 改革开放和邓小平南方谈话 C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D . 改革开放和国有企业改革
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到今年是多少周年(    )
A . 30 B . 40 C . 50 D . 6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邓小平

  1. (1) 为实现“三个面向”,党和政府实施了什么战略?这一战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 (2) 邓小平提出的“三个面向”有何意义?

2019年9月28日,《人民日报》登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49年10月—2019年9月)》中记载:“1987年10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有关接待探亲台胞的办法。11月2日,第一批探亲台胞经香港赴大陆。”这说明(    )
A . “一国两制”成共识 B . 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 C . “九二共识”已达成 D . 两岸“三通”已实现
读下面两幅图片,选择合适的词语进行总结概括应是(    )

图片_x0020_100005

A . 中国在原子能利用方面成就显著 B . 中国在航天技术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C . 中国在微生物技术领域成就卓越 D . 中国在信息产业领域成就斐然
某部开展以“一场最深刻的社会变革(1953-1956)”为主题的课堂讨论。据此判断,他们讨论的是(    )

A . 一五计划 B . 土地改革 C . 三大改造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井冈山)周围各县的农民,因为受过大革命的影响,觉悟程度较高。地势险要,物产丰富,群众条件好,这就是建立根据地的条件。
——罗荣桓《回忆井冈山斗争时期》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东省委书记习促勋提出:“利用临近港、澳的有利条件,在广东搞出一个出口加工区。”邓小平当即表示赞同:“还是叫特区好!”“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材料三 邓小平在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谈判时指出:“主权问题是不能谈判的,我们不是晚清政府。如果到时还不收回,就无法向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交代。”

  1. (1) 根据材料一,说出中共产党在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做出了什么决定?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决定有什么重要意义?

  3. (3) 材料三中的谈判针对的是哪一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什么伟大构想?

  4. (4) 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什么样的精神?

在我国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最主要的创举是(   )

A . 进行三大改造 B . 实行农业合作化 C .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 . 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同时,中共中央加强反腐败斗争,“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查处了一大批违法违纪案件。这些举措旨在落实(    )
A .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 . 全面从严治党 C . 全面依法治国 D . 全面深化改革
文化大革命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

1949年,“人民”开始成为最流行的政治词汇。从“人民解放军”到使用“人民币”、乃至每 天走过的“人民路” “人民广场”等,“人民” 一词频繁地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这表明我国(   )
A . 完全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B . 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C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己确立 D . 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某同学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了下列三幅图片,请你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 .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B .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 .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D .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从“大跃进”运动到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历史中,我们应吸取的教训是(    )

①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②经济建设要立足本国国情

③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④人民公社要“一大二公”,政社合一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②③
彭德怀语:“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有力证明这一观点的历史事件是(  )
A . 抗日战争的胜利 B . 解放战争的胜利 C . 抗美援朝的胜利 D . 上甘岭战役的胜利
“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铁人"王进喜的先进事迹共同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 . 改革创新,科技强国 B . 保家卫国,革命英雄主义 C . 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D . 上山下乡,扎根农村劳动
在《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1990年中国只有1家国有企业上榜;到2018年达120家,其中国有企业有83家,约占70%。这表明(    )
A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B . 中国国有资本的迅速壮大 C . 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D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