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历史下学期下册试题

下列事件不属于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生产资料公有制过渡的是(  )

A . 社会主义工业化 B . 农业合作化 C . 手工业合作化 D .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同学们通过学习认识到:中国现代史学习内容的主题是(    )

A .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 B . 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和中国人民英勇反抗侵略的历史 C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 D .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
1972年,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018年3月21日新华社北京报道: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21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宪法宣暂仪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柴战书主持并监誓。我国第一部宪法颁布于哪次会议?(    )
A .   中共一大 B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 十一届三中全会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进行了土地改革运动、抗美援朝战争、和平解放西藏。这三大事件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 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B . 壮大人民军队的力量 C . 完成我们祖国的统 D . 中国登上世界的舞台

1971年10月25日,美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结合图判断,这一“转折点”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

A . 中国在日内瓦会议取得外交胜利 B . 中国代表国促进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C .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同仁堂是我国有着300多年历史的中药名牌老店。1954年进行改造时,它走的道路是(    )
A . 建立生产合作社 B . 实行公私合营 C . 由国家没收管理 D . 土地改革
  1. (1) 美国出兵朝鲜的真实目的是什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的时间是在哪一年?率军入朝的司令员是谁?
  2. (2) 在抗美援朝中,涌现了无数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试举例并谈一谈他们所体现出的崇高品质。
  3. (3)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1952年的一天,农民张大爷看着自己刚分到的土地,激动得喜泪涟涟。请问,这一情景的出现与下列哪一选项直接有关(      )

A . 进行了土地改革 B . 粉碎了“四人帮” C . 实行了改革开放 D . 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1980年5月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的讲话》指出:“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邓小平肯定了(   )

A . 人民公社制度的优越性 B . 计划经济的积极作用 C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积极作用 D . 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座谈会于2010年10月2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中国人民志愿军何时入朝作战?司令员是谁?

  2. (2)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目的是什么?

  3. (3) 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今天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


2020年,为弘杨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北京隆重纪念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70周年,当时率军入朝作战的司令员是(    )
A . 朱德 B . 林彪 C . 彭德怀 D . 叶剑英
下图是APEC的会标,APEC指的是(    )

A . 亚太经合组织 B . 北美自由贸易区 C . 海峡经贸会 D . 世界贸易组织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曾经形成过一些错误理论观点、政策思想和实践经验,这些错误对当时的社会造成很大影响,以下表现属于其中的是(    )

①大跃进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文化大革命      ④“两个凡是”思想       ⑤对外开放         ⑥农业生产合作化

A . ①②③⑤⑥ B . ①②③⑥ C . ①②③④⑥ D . ①②③④
到1957年底,我国政府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各项指标都大幅度超额完成,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喜报频传。其中从湖北传出的工业和交通领域的喜报是(    )
A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建成投产 B .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C . 中国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D . 汉阳钢铁厂建成投产
改革和创新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以“改革与创新”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在现代化转型的进程中,英法两国走上了不同的民主道路。英国在长期不断的宪政改革之下,率先建立了现代民主体制;而法国则从18世纪法国大革命起,历经数次革命和复辟,终在19世纪末确立起民主共和政体,其历程的复杂性、曲折性和长期性更为世所罕见。渐进的英国民主道路较好地保留了传统政体中的有利因素,保持了政治稳定,避免出现社会大动荡;而激进的法国民主化则彻底重塑了政治体制,社会秩序在流血冲突中被打破、重塑。

——摘编自刘宇《英法宪政民主道路差异的历史成因》

材料二:

材料三:1978年,是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有无数的中国人的命运因中国的变化而改变;从这一年开始,中国前进的每一个脚步都将引起全世界目光的关注……

——摘编自《开辟中华民族全面持续发展繁荣新时期解说中国改革开放30年》

材料四:罗斯福大胆地采取了一些促使经济通货膨胀的措施,缓解由大萧条引起的饥饿状况。他解决经济灾难的建议包括为阻止银行破产立法,提供就业机会和农业补贴,给老年人提供社会保障。这个大规模的经济和社会改革项目被称为“新政”。它的基本前提,即政府干预经济来保护人们的社会和经济财富,是正当的。这标志着美国政府政策发生重大改变,开始了社会改革立法的趋势,而这种趋势在大萧条后仍持续了很久。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 (1) 根据材料一可知,奠定了英国现代民主体制基础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并分析法国大革命历程复杂曲折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的文字材料,说明改革对俄国发展的意义。指出图A中苏俄(联)粮食产量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导致图B所示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1978年,是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的理解。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增长迅速的条件。
  4.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应对危机的措施。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外改革与创新对我国建设现代化强国有哪些启示?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
A . 积极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B . 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 C . 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 D . 加速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材料二: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开展了务实的、全方位外交活动,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友好关系,积极参加国际及区域性组织,在双边与多边外交领域内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和平有利的国际环境。

  1.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中国声音”主要指什么?(两点即可)
  2. (2) 材料二反映了中美交往中的哪一重大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
  3. (3) 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一例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参加的国际性组织和区域性组织。
小明的爸爸说:“爸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15岁)一顿能吃五碗饭,你现在却连两碗都吃不了。”小明辩解道:“我吃了很多肉、鱼、菜,还喝了牛奶,奶奶说您那时几乎没有这些吃的!”这段对话说明改革开放以来(    )
A . 国家粮食产量有所下降 B . 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C . 青少年的体质有所下降 D . 青少年深受西方饮食文化影响
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确立,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这一变化,相对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其特点是新中国的(    )

A . 经济基础发生历史性变化 B . 政治体制发生巨大变化 C . 外交政策发生巨大转折 D . 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