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改革和创新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以“改革与创新”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在现代化转型的进程中,英法两国走上了不同的民主道路。英国在长期不断的宪政改革之下,率先建立了现代民主体制;而法国则从18世纪法国大革命起,历经数次革命和复辟,终在19世纪末确立起民主共和政体,其历程的复杂性、曲折性和长期性更为世所罕见。渐进的英国民主道路较好地保留了传统政体中的有利因素,保持了政治稳定,避免出现社会大动荡;而激进的法国民主化则彻底重塑了政治体制,社会秩序在流血冲突中被打破、重塑。
——摘编自刘宇《英法宪政民主道路差异的历史成因》
材料二:
材料三:1978年,是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有无数的中国人的命运因中国的变化而改变;从这一年开始,中国前进的每一个脚步都将引起全世界目光的关注……
——摘编自《开辟中华民族全面持续发展繁荣新时期解说中国改革开放30年》
材料四:罗斯福大胆地采取了一些促使经济通货膨胀的措施,缓解由大萧条引起的饥饿状况。他解决经济灾难的建议包括为阻止银行破产立法,提供就业机会和农业补贴,给老年人提供社会保障。这个大规模的经济和社会改革项目被称为“新政”。它的基本前提,即政府干预经济来保护人们的社会和经济财富,是正当的。这标志着美国政府政策发生重大改变,开始了社会改革立法的趋势,而这种趋势在大萧条后仍持续了很久。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
根据材料一可知,奠定了英国现代民主体制基础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并分析法国大革命历程复杂曲折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的文字材料,说明改革对俄国发展的意义。指出图A中苏俄(联)粮食产量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导致图B所示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1978年,是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的理解。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增长迅速的条件。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应对危机的措施。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外改革与创新对我国建设现代化强国有哪些启示?
答案: 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狱。原因:封建势力强大;小农经济发达,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法国还受到普、奥等国的武装干涉。
意义:农奴制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雇佣劳动力,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变化:1921年后,粮食产量逐渐上升。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越来越明显,1921年起,列宁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征收粮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政治、经济改革。
理解: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条件:经济体制的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国家惠民政策的落实。
措施:为阻止银行破产立法,进行金融改革;实行“以工代赈”,提供就业机会;农业减产,政府提供补贴;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启示:改革和创新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要建设现代化强国,必须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必须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积极加人全球合作,参与全球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