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统计数据(部分)
年份 |
农业总产值比重 |
农村居民年均消费水平 |
|
农作物业 |
林、牧、副、渔业 |
||
1970年 |
82% |
18% |
117元 |
1985年 |
69% |
31% |
345元 |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等
材料二 中国对外开放示意图
材料一: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摘编自《历史纵横》
材料二:大会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1956年中国共产党某次重要会议
材料三:为了规划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蓝图,邓小平设想了著名的现代化发展“三步走”战略,即: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实现温饱;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再翻一番,达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材料四: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到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据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
材料一:古代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情况表(摘编自《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年代 |
科技发明(件) |
中国 |
世界其他国家 |
||
(件) |
(百分比) |
(件) |
(百分比) |
||
公元1﹣400年 |
45 |
28 |
62% |
17 |
38% |
公元401﹣1000年 |
45 |
32 |
71% |
13 |
29% |
公元1001﹣1500年 |
67 |
38 |
57% |
29 |
43% |
公元1501﹣1840年 |
472 |
19 |
4% |
453 |
96% |
材料二:“世界工厂”的转移(摘编自孙林岩《全球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发展》)
18世纪60年代 |
19世纪末 |
|
工业革命 |
第一次 |
第二次 |
世界工厂 |
英国 |
美国 |
特点 |
制造中心 科技中心 贸易中心 |
制造中心 科技中心 |
材料三:新中国的成立点燃了中华民族科技复兴的希望,国家初步建立了由政府主导和布局的科技体系,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空爆成功……这些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取得的重要成就,在我国科技发展的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摘编自《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