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历史下学期下册试题

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其实质是(  )
A . 废除旧的剥削制度 B . 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C . 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D . 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下列事件表明中国主动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是(  )

A .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B . 中美建交 C . 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D . 中日邦交正常化
  2001年,中国加入组织(中文全称),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中共十八大以来为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建设,体现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景。
下图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数据表。这种增长趋势得益于当时我国(    )

A . 改革城市经济体制 B .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C . 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化 D . 开放内陆市县
某历史学习小组围绕土地改革、抗美援朝进行研究性学习。该小组研究的主题应是(    )
A . 彻底实现国家独立 B . 巩固新生政权 C .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 . 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作用。这些反映出中国外交(    )
A . 出现了和各国建交的热潮 B . 形成了全方位的外交布局 C . 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D . 中美、中日等大国关系逐渐正常
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誉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首发地是
历史悠久的汉语言文字不仅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一种灿烂的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国后不同时期的流行语

组别

时期

流行语

第1组

1949—1953年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打倒美帝国主义、农民真正解放

第2组

1958—1960年

多快好省、浮夸风、赶英超美、大炼钢铁

第3组

1966—1976年

造反有理、大串联、牛鬼蛇神、走资派、革命群众

第4组

20世纪80—90年代

脱贫致富、合资企业、转换机制、个体户、大哥大

材料二:越来越多的学者也选择到中国来游学,学习一些中国的文化,中国文化的传播势必也会带来汉语教育的普及化,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学习汉语的人只会越来越多,现在汉语已经成为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了,在这样的趋势下,汉语成为世界语言已经之日可待了。

——《汉语会取代英语成为全球性语言吗?》

材料三:百余年来,尤其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中文”越来越拘泥于语言文学学科领域,“中文”的“学科化”越来越严重。……可以说“中文”成为了中国知识之“体”,中国学问之“基”——这就是“中文”固有之“道”,是近百年来“旧中文”学科越来越忽略之“道”。

——余江《“新中文”学科建设须回归和实现固有之“道”》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1、2、4组流行语中任选一组,指出改组新词的出现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并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事件:“文化大革命”

    说明:为了巩固政权,达到所谓的走资派,全国学生搞起了“大串连”,所谓的“革命群众”在“造反有理”的鼓动下,喊着打倒“牛鬼蛇神”的口号,大搞破坏活动。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作者认为“汉语成为世界语言已经之日可待”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局限性。
胡主席曾引用诗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鼓舞和祝福深圳人民。1992年,为深圳“扶摇直上”再添动力的是(     )

A . “一五”计划的执行 B . 大跃进运动的发动 C . 经济特区的建立 D . “南方谈话”的发表
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原因是:(     )
A .   党内出现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B . 反对林彪、江青反革命活动 C . 发动群众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D .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形势作了错误的分析
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川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②基辛格秘密访华

③中日建交    ④中美正式建交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③④ C . ①②④③ D . ③④①②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基础是(    )
A . 三民主义 B .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 . 经济相互促进、互补互利 D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少数民族问题,对西藏也是如此。新中国成立以后,该地区在哪一年开始进行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民主改革(  )
A . 1951年 B . 1959年 C . 1960年 D . 1952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建国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材料二:(1978年)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材料三:(1992年的深圳)仙湖植物园里植物千姿百态。有一种树叫“发财树”……小平同志(观赏后)深情地说:“让全国人民都种,让全国人民都发财。”

回答问题:

  1. (1) 为了改变材料一中状况,我国制定了经济发展计划,请举出在这一计划实施过程中所取得的一项建设成就。

  2. (2) 材料二中的内容出自哪一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中,党和国家决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哪方面建设上来?

  3. (3) 为了实现材料三中的愿望,在这次会议中作出了哪项伟大的决策?并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4. (4) 材料中两代领导人对国家富强的期望给了你什么启示?

从1954年起,著名品牌同仁堂、全聚德、王老吉都是响应国家号召,实现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在改造过程中,国家采取的创造性举措是(    )
A . 赎买政策 B . 成立合作社 C . 无偿没收 D . 独立生产
1997年,在中国共产党第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在中共大会上,江主席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指导方针是(   )
A .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 . 科学发展观 C . 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 . “一国两制”的构想
人名往往留下鲜明的时代烙印,如果按照新中国的历史进程排列下列人名,顺序正确的是(    )

①马文革    ②卢援朝     ③张跃进     ④周开放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①④ C . ③④①② D . ④③②①
这个国家在1950—1957年之间共给了中国81亿卢布(旧卢布),用于工业建设援助,其中包括211个项目。1958年8月增加了47个项目,1959年2月又增加了78个项目。这个国家应该是(   )
A . 美国 B . 法国 C . 苏联 D . 英国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我国颁布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A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