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建国后不同时期的流行语
组别 |
时期 |
流行语 |
第1组 |
1949—1953年 |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打倒美帝国主义、农民真正解放 |
第2组 |
1958—1960年 |
多快好省、浮夸风、赶英超美、大炼钢铁 |
第3组 |
1966—1976年 |
造反有理、大串联、牛鬼蛇神、走资派、革命群众 |
第4组 |
20世纪80—90年代 |
脱贫致富、合资企业、转换机制、个体户、大哥大 |
材料二:越来越多的学者也选择到中国来游学,学习一些中国的文化,中国文化的传播势必也会带来汉语教育的普及化,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学习汉语的人只会越来越多,现在汉语已经成为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了,在这样的趋势下,汉语成为世界语言已经之日可待了。
——《汉语会取代英语成为全球性语言吗?》
材料三:百余年来,尤其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中文”越来越拘泥于语言文学学科领域,“中文”的“学科化”越来越严重。……可以说“中文”成为了中国知识之“体”,中国学问之“基”——这就是“中文”固有之“道”,是近百年来“旧中文”学科越来越忽略之“道”。
——余江《“新中文”学科建设须回归和实现固有之“道”》
事件:“文化大革命”
说明:为了巩固政权,达到所谓的走资派,全国学生搞起了“大串连”,所谓的“革命群众”在“造反有理”的鼓动下,喊着打倒“牛鬼蛇神”的口号,大搞破坏活动。
①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②基辛格秘密访华
③中日建交 ④中美正式建交
材料一 :(建国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材料二:(1978年)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材料三:(1992年的深圳)仙湖植物园里植物千姿百态。有一种树叫“发财树”……小平同志(观赏后)深情地说:“让全国人民都种,让全国人民都发财。”
回答问题:
①马文革 ②卢援朝 ③张跃进 ④周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