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历史悠久的汉语言文字不仅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一种灿烂的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国后不同时期的流行语 组别 时期 流行语 第1组 1949—1953年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打倒美帝国主义、农民真正解放 第2组 1958—1960年 多快好省、浮夸风、赶英超美、大炼钢铁 第3组 1966—1976年 造反有理、大串联、牛鬼蛇神、走资派、革命群众 第4组 20世纪80—90年代 脱贫致富、合资企业、转换机制、个体户、大哥大 材料二:越来越多的学者也选择到中国来游学,学习一些中国的文化,中国文化的传播势必也会带来汉语教育的普及化,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学习汉语的人只会越来越多,现在汉语已经成为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了,在这样的趋势下,汉语成为世界语言已经之日可待了。 ——《汉语会取代英语成为全球性语言吗?》 材料三:百余年来,尤其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中文”越来越拘泥于语言文学学科领域,“中文”的“学科化”越来越严重。……可以说“中文”成为了中国知识之“体”,中国学问之“基”——这就是“中文”固有之“道”,是近百年来“旧中文”学科越来越忽略之“道”。 ——余江《“新中文”学科建设须回归和实现固有之“道”》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1、2、4组流行语中任选一组,指出改组新词的出现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并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事件:“文化大革命” 说明:为了巩固政权,达到所谓的走资派,全国学生搞起了“大串连”,所谓的“革命群众”在“造反有理”的鼓动下,喊着打倒“牛鬼蛇神”的口号,大搞破坏活动。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作者认为“汉语成为世界语言已经之日可待”的原因。 (3) 根据材料三指出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局限性。 答案: 事件:“文化大革命” 说明:为了巩固政权,达到所谓的走资派,全国学生搞起了“大串连”,所谓的“革命群众”在“造反有理”的鼓动下,喊着打倒“牛鬼蛇神”的口号,大搞破坏活动。 答案示例一 事件:新政权的建立与巩固 说明: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为了巩固新政权,我国对内进行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是农民真正获得解放;对外开展抗美援朝,并赢得最终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并为国内的经济建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 答案示例二 事件:“大跃进”运动 说明: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这一时期在工业上人们掀起了大炼钢铁的“以铁为纲”的运动,鼓吹赶英超美;在农业上的大跃进,更多地表现为大芳农业卫星,其特征为“浮夸风”等。 答案示例三 事件:改革开放 说明:改革开放初期,政府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一条脱贫致富的道路。我国积极开展经济体制改革,转换机制,这一时期,个体户、合资企业大量出现。大哥大成为这一时期紧俏物品。 新中国的强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到中国游学,学习汉语;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现在汉语成为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 “中文”越来越拘泥于语言文学学科领域,“中文”的“学科化”越来越严重。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