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历史上学期上册试题

伟大的思想往往会成就伟大的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学者称:“若就经济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显然是首开先河的英国之欧洲,但就思想文化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无疑是法国之欧洲。”

材料二:这是一群激情荡漾的文人,这是一所海纳百川的学校,正是这群人和这所学校,在20世纪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次思想解放的狂澜。这场运动的口号“德先生” 和“赛先生”也很快在中国传播开来。

材料三:《正道沧桑——500年》,展示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由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由一种模式到多种模式的发展规律。

材料四:1978年5月10日,中共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刊登了一篇文章。11日,这篇文章在《光明日报》上公开发表。中国政治思想界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1. (1) 从思想文化角度而言,哪一历史事件最能够说明“18世纪的欧洲是法国的欧洲”?写出一位代表人物。在它影响下,写出19世纪后半期的亚洲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一例。

  2. (2) 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运动?2014年、2015年的政府报告中都提到“全民阅读”,这次运动中哪一内容最能推动当时的“全民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反对的共同对象是什么?

  3. (3) “由理论到实践”的第一次尝试是什么事件?“由理想到现实”又指是什么事件?

  4. (4) 据材料四回答,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得出了什么结论?为哪一次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青年学生是时代的先锋。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口号 B .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 . 斗争主力逐渐由学生转向工人 D . 运动重心由上海转移到北京
1851年洪秀全金田起义后率军北上,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并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   )
A . 公车上书 B . 百日维新 C . 戊戌政变 D . 强学会的成立
下列历史情境与甲午中日战争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 . 致远舰冲向敌舰 B . 旅顺惨案 C . 签订《马关条约》 D . 美军杀害义和团战士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判断这位是维新志士是(   )

A . 康有为 B . 梁启超 C . 谭嗣同 D . 光绪帝
下表为某战役主要战绩表,根据表格内容判断该战役是(    )

指挥者

战役时间

死伤俘日伪人数

破坏交通线

拔掉据点

战斗次数

彭德怀

3个半月

40000多人

2000多千米

近3000个

1800多次

A . 贺胜桥战役 B . 台儿庄战役 C . 百团大战 D . 淮海战役
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可知,这报道的是(   )
A . 戊戌变法 B . 辛亥革命 C . 新文化运动 D . 五四运动
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
A . 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 . 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C . 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D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每年国庆节期间,北京天安门广场南侧都矗立着孙中山先生的巨幅画像。2005年4月,连战主席率领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首站就拜谒了南京中山陵。孙中山是海峡两岸共同尊崇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一生中最突出的贡献是领导了辛亥革命。

  1. (1) 1905年,孙中山为发动辛亥革命作了哪些组织上和思想上的准备?

  2. (2) 1911年,引发了辛亥革命的一次成功的武装起义是什么?

  3. (3) 今天,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共同纪念孙中山先生的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土地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版图的变化主要与哪国有关?(   )
A . 俄国 B . 法国 C . 英国 D . 德国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英勇不屈的中华民族一直在寻梦、追梦、圆梦。康有为等寻求“变法强国梦”,孙中山等追求“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国梦”……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梦想都未能实现。

材料二: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任何别的革命,它只能是和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所组成的统一战线是十分强大的,这里包括了工人、农民、独立劳动者、自由职业者、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以及从地主阶级分裂出来的一部分开明绅士,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人民大众。……这个革命所要推翻的敌人,只能是和必须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1. (1)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种种原因”是什么?
  2. (2) 依据材料二,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3. (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哪些史实印证了上述成功原因?
“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的革命历程。其中,与“日出东方”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 . 中共“一大”的召开 B . 工农武装割据 C . 遵义会议的召开 D . 中共七大的召开
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的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这一边。”文中的“军事政变”(    )

①是一次具有爱国主义的兵变

②是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

③促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④检验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抗日态度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鸦片战争后十几年间,民间指称和公文用语中“夷人”“夷酋”“夷船”“夷语”每每可见可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民间指称和公文用语中“夷”逐渐被“洋”所取代。这反映了(    )
A .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 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 . 中国社会传统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 D . 清政府外交赢得了西方国家认同
与1842年的《南京条约》相比,1895年的中日《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阶段列强侵华的新特点,这主要体现在(    )

A . 割地赔款 B . 开埠通商 C . 协定关税 D . 设立工厂
有人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A . 获取大量赔款 B . 浩劫并焚毁圆明园
C . 增加新的通商口岸 D . 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1906年,被誉为“中国航空之父”的江门恩平人冯如以“壮国体,挽利权”为宗旨,向华侨筹、资,开始研制飞机。最终在1909年制成一架试验性飞机。冯如飞机研制的成功反映出(   )
A . 爱国华侨关注国家命运 B .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 近代中国综合国力提升 D . 列强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邮票中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邮票所纪念的历史事件不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是(    )
A . 辛亥革命 B . 南昌起义 C . 长征 D . 五四运动
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提出写文章“不作无病之呻吟”“须言之有物”等主张,为新文学形式作出初步设想的是(    )

A . B . C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