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历史上学期上册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在1872年大声疾呼:“中国正面临着三千年惟有之变局,西洋人自印度至南洋而至中国,步步紧逼而来,此种推进无法阻挡,中国必须迎头抗御这一挑战,断然采纳西式船炮来加强自身。”

甲午战后,康有为等人起草了一份万人请愿书,尖锐地申明:“使(假使)前此而能变法,则可以无今日之祸,倘使今日而能变法,则可免将来之祸,若今犹不变,则他日之祸更有甚于今日。”﹣﹣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在中国社会发生的洋务运动……创办和发展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洋务官僚们没有意识到,他们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却不自觉地走向了自己预期的反面﹣﹣夏东元《洋务运动史》

材料三:梁启超认为:“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世界,莫亟(急)于教育……国之强弱,视人才为转移。”

  1. (1) 根据材料一分别概况李鸿章和康有为的主张。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他们这些主张产生的背景有什么共同点?

  2. (2) 请列举材料二中洋务运动创办的军用企业和民用企业(各举一例).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洋务运动的认识。

  3. (3) 概括材料三中梁启超的主张。这一主张在维新变法的内容中有什么具体的表现?

  4. (4) 综上回答,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他们所领导的运动有哪些共同历史作用?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主要是因为(    )
A . 辛亥革命使中国结束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B . 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 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真正的民主、自由 D . 辛亥革命使三民主义的理想在中国实现
成龙主演的电影《十二生肖》,其故事情节是围绕生肖铜首的争夺与保护展开的。与生肖铜首的遗失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斛。”这首诗主要反映了中国近代 (     )

A . 饮食习俗的西洋化 B . 文化娱乐的大众化  C . 服饰发型的革命化 D . 称谓礼仪的平等化
看图,回答问题。

  1. (1) 图一,图二通商口岸分别是在哪一次战争之后被迫开放的?
  2. (2) 图一,图二通商口岸分别是因中国近代史上哪一条约签订开放的?
  3. (3) 与图一通商口岸相比,图二的口岸位置有何变化?说明什么?
陈独秀发表《敬告青年》。他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两位先生是指(  )
A . 自由、民主 B . 民主、科学 C . 自由、平等 D . 民主、富强
南京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城市,是近代中国的缩影。……它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以下内容支持“它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这一观点的是(     )
A . 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B . 太平天国政权的建立 C . 在《天津条约》中被开放为通商口岸 D . 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中国内江外流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无事可以运官粮客货,有事可以载援兵军火,解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以上言论出自哪一个政治派别(  )
A . 洋务派 B . 资产阶级维新派 C . 顽固派 D . 资产阶级革命派
学习历史需要正确认识史实与结论之间的关系。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 抗日战争胜利——完成反帝反封任务 B . 三大战役胜利——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 . 西藏和平解放——中国大陆完成统一
中国近代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是(    )

A . 洋务运动 B . 辛亥革命 C . 新文化运动 D . 五四爱国运动
阅读《太平天国运动前期形势图》

  1. (1) 将相应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地点

    B.太平天国的都城

  2. (2) 据图指出太平天国的活动区域
某学者指出:“它的成果是皇冠落地,中国历史从帝制走向共和。”实现这一成果的指导思想是(   )
A . 自强求富 B . 变法维新 C . 三民主义 D . 民主科学
晋察冀等抗日根据地政府采取发放农贷、支援牲畜、代制农具等措施,利用互助组、合作社等形式帮助群众发展生产,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由此可见,抗日根据地建设(   )
A . 形式不仅多样并且重视实效 B . 体现了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C . 借鉴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 . 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基础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农民武装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队伍胜利会师。成立了(    )
A . 国民革命军 B . 工农革命军 C . 工农红军第四军 D .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充满坎坷,许多中国人为之进行了不懈的学习和探索。
材料一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姿,自强之本。……洋机器与耕织、刷织……
——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
材料二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 ……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李鸿章创办的近代企业。这些企业的创办,客观上有何进步作用?
(2)材料二是哪一政治派别的观点?
(3)材料三中的陈独秀等人发起了新文化运动,它宣传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它有什么积极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请简要概述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变化?
(5)依据当时的中国国情,你认为影响中国近代化进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分别写出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北伐战争的战役各一例。
她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的女英雄。1907年她在浙江绍兴英勇就义,这位历史人物是(  )
A . 陆皓东 B . 徐锡麟 C . 刘道一 D . 秋瑾
袁世凯继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于1914年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这与封建帝制已无多少差别,辛亥革命成果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遭到破坏。上述材料中辛亥革命成果遭到破坏是在(    )
A . 镇压二次革命之后 B . 护国战争爆发后 C . 护国战争结束后 D . 军阀割据时期
《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之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是主要撰稿人。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A . 陈独秀——《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B . 鲁迅——《文学革命论》 C . 李大钊——《敬告青年》 D .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他的伟大不只在领导中国人民促使社会向一个崭新的时代跃进,还在于在消灭帝制、缔造共和后仍为建设一个独立强盛、自由平等的中国而奋斗不息。”材料评价的人物是(    )
A . 孙中山 B . 洪秀全 C . 梁启超 D . 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