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历史上学期上册试题

1945年9月,毛泽东会客时说:“我们的目标是四个字‘和平民主’,这与蒋介石的打算正相反。不过,他愿意谈,我就谈;他愿意打,我就打。……反正我是延安来的客人,客随主便嘛!”这说明(    )
A . 毛泽东尊重蒋介石的安排 B . 蒋介石是真心与毛泽东谈判的 C . 共产党努力谋求和平民主 D . 共产党与国民党没有根本矛盾
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提出通过改革土地制度,解脱劳动者的贫困,做到“家给人足”。三民主义中具体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 . 民族主义 B . 民权主义 C . 民生主义 D . 民主主义
在义和团兴起过程中,曾经提出的口号是(    )
A . “扶清灭洋” B . “自强求富” C . “均田免粮” D . “师夷长技以制夷”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器物——制度——思想”的探索历程,其中,学习西方“器物”的是(    )
A . 太平天国运动 B . 洋务运动 C . 戊戌变法 D . 新文化运动
某班开展历史知识竞猜活动,有一谜语的谜面是“南湖游船、开天辟地”,它的谜底应是(   )
A . 北伐胜利进军 B . 五四爱国运动 C . 中国共产党成立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国近代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无论是爱国官兵,还是广大劳动人民都奋勇反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 事 相 始 终,断无中止之理。”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全部销毁。

材料二:舰远致被鱼雷击中沉没时,……坠落海中,其随从刘忠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他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按犬首入水,自己亦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1. (1) 材料中的“本大臣”是谁?材料中提到的历史事件成为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这一历史事件是什么?列举英国为此发动的战争中的两位民族英雄的姓名?
  2. (2) 材料中提到的民族英雄是谁?他牺牲于这次海战中,这次海战的名称是什么?列举近代史上,两次反对外来侵略的农民运动?
洋务运动在“求富”口号下创办的近代工业是(    )

A . 安庆内军械所 B . 江南制造总局 C . 轮船招商局 D . 福州船政局
“皇帝倒了,辫子割了”八个字是少年瞿秋白对一事件历史功绩的概括。此事件是 (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辛亥革命 D . 五四运动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受到严重威胁的国民党统治地区有:(   )

①南京②重庆③武汉④上海

A . ①④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①②
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不包括(    )
A . 民主主义 B . 民族主义 C . 民权主义 D . 民生主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因为它规定(   )
A . 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B . 总统可以指定继承人 C . 按人口和年龄分配土地 D . 规定总统无限期连任
历史图片是珍贵的史料,是研究历史的资料。读下列中国外交活动的图片,回答问题。

  1. (1) 图一中《南京条约》是清政府在抗击外来侵略的哪一次战争失败后被迫签订的?

    该条约签订后,中国社会的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2) 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中,中国取得了什么样的外交成就?
  3. (3) 图三是中国代表在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上的照片,你知道他们为什么开怀大笑吗?
  4. (4) 根据上述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旧中国与新中国外交特点的最大不同之处是什么。
1948年冬,陈毅赋诗《淮海前线见闻》:“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
A . 人民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同国民党主力决战 B . 人民群众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C . 华东与东北解放军合力进行了淮海战役 D . 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黄河以南各省的基础
归纳整理,回答问题

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②义和团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  ③中国的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  ④慈禧太后挟持光绪皇帝仓皇逃离北京  ⑤俄国乘清政府内外交困之机,攫取了中国东北和西北的大片领土

材料:在民族耻辱面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进行了顽强的反抗和斗争,他们“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君足壮海军威”,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他们的不屈不挠、御辱自强成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动力。

  1. (1) 上面这组资料均与列强在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发动的侵华战争有关。请你按“战争与史实”的对应关系填全下面的空格,只填序号。

  2. (2)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最终与清政府签订了什么条约?这一条约中的哪一内容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3. (3) 根据材料回答在巨大的民族耻辱面前,中国人民进行了那些抗争?

最早提出“振兴中华”这个时代最强音的是(    )
A . 林则徐 B . 魏源 C . 康有为 D . 孙中山
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遵义会议 ②井冈山会师 ③吴起镇会师 ④会宁会师 ⑤四渡赤水河

A . ①②③⑤④ B . ②①⑤③④ C . ①⑤②③④ D . ⑤②①③④
 中共“一大”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

王丽和张东想出一期以“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为专题的墙报,下列史料可用的有(    )

①西安事变           ②卢沟桥事变      ③凡尔登战役         ④斯大林格勒战役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1947年,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    )

A . 转战陕北 B . 淮海战役 C . 辽沈战役 D . 刘邓人军挺进大别山
阅读下表,分析各省区上奏捐输的银两主要用于(   )

各省区捐输情况表(部分) (注:道光帝1820﹣1850年在位)

地区

上奏人

上奏时间(道光)

银(两)

福建

保昌

二十年十二月十七日

20000

浙江

刘韵珂

二十一年十月初四日

1200000

广东

奕山

二十二年十月十九日

1800000

A . 虎门销烟的开支 B . 鸦片战争的军费开支与战争赔款 C . 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军费开支 D .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军费开支与战争赔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