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历史上学期上册试题

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0世纪30、40年代,歌曲《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广为流传,它们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
A . 抗日救亡 B . 解放全国 C . 自强求富 D . 和平建国
2016年是周恩来总理逝世40周年,下列事件与他有关的是(   )

①南昌起义         ②井冈山会师

③重庆谈判         ④万隆会议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规定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一律平等……;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权分立。此宪法的性质是(    )
A . 君主专制制度 B . 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C . 大国强权政治 D . 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获利最多和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

A . 英国 B . 法国 C . 俄国 D . 美国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

①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②蔡锷被誉为“再造民国第一人”

③古埃及首创民主制

④日本通过大化改新确立了中央集权体制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袁世凯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建立独裁专制。其具体表现有(    )

①促使清帝退位    ②解散国民党

③解散国会        ④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到1926年11月底,湖南已有54个县建立农民协会组织,会员达107人;到1927年1月,会员又增加到了200万人。湖北全省农民协会会员1926年7月有三万多人,到11月增加到20万人左右。城市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也得到很大的发展.与材料所述意思相符的是(  )
A . 工农群众是北伐的主力军 B . 工农运动的支持是北伐胜利的原因 C . 湖南、湖北是北伐的主战场 D . 北伐胜利后在各地建立了政权
为打破敌人的围剿与封锁,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公营企业中,组织工人开展劳动竞赛,比数量、比质量、比成本,并对先进个人授予“劳模”称号,劳动光荣的观念逐渐树立起来。这发生在(   )
A . 国民革命时期 B . 十年内战时期 C . 全面抗战时期 D . 解放战争时期
中国同盟会成立后,“从此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其进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这说明(     )
A . 同盟会成立后才出现革命风暴 B . 同盟会是在孙中山领导下成立的 C . 同盟会成立推动了革命的发展 D . 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1900年7月英国某著名漫画杂志登载了题为《没有开化的中国佬》和《中国就要崩溃了》的漫画。1900年英国人认为中国要崩溃了的主要依据是(    )
A . 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 B . 日本打败了中国的北洋舰队 C . 八国联军打进了北京城 D . 八国联军推翻了淸政府
黑龙江黑河市的瑷珲历史纪念馆的西侧,建有一面风铃墙,上面悬挂1858个风铃,寓意不忘1858年签订《瑷珲条约》的割地之耻。这次“割地之耻”是指(    )
A . 割北方领土给俄国 B . 割香港岛给英国 C . 割九龙司给英国 D . 割台湾岛给日本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为维护清朝的统治,做了一系列的努力。这些官员做出的“努力”有( )

①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 

②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③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

④建立新式海陆军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③④
红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从上面歌词中可以推断出这首歌所反映的相关历史事件发生在(  )
A . 国民大革命时期 B .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 .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时期 D . 解放战争时期
1927年2—3月,全国工会会员由此前的120万人迅速发展到200万人,许多城市组织了工人武装纠察队,上海工人甚至从北洋军阀手中解放了上海。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
A .   统一战线破裂 B . 国民革命失败 C . 工农武装割据 D . 北伐战争进行
报纸是近代各种思想传播的主要工具。下列报纸以宣传君主立宪制为主旨的是(    )
A . 《申报》 B . 《民报》 C . 《新青年》 D . 《时务报》
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十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 . 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 B . 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 . 甲午战后的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 D . 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五四爱国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下列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
A .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B . 取消“二十一条” C .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D . 取消对德和约
一座老城,一段旧事,请根据提示,完成下列内容。
  1. (1) 在这里中国被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开放了近代史上第一批通商口岸,这里是
  2. (2) 在这里,中国近代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诞生了。这里是
  3. (3) 英国第一次侵华战争首先从这里开始。这里是
  4. (4) 1860年,摧毁中华文明万园之园的滔天罪行。这里是
改革·创新·发展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就必须与时俱进,敢于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A

B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三》

    迁都后,孝文帝下诏改用汉姓,改穿汉服,改说汉语,推行汉族的官制和律令。于是,胡食、胡床、畜牧选种等草原文化因子也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中。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图一 日本赴欧美参观团出港

  图二 中国派出的最早的留学生

注解:1871年12月到1873年9月,日本右大臣岩仓具视率领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伊藤博文等政府首脑赴欧美使节团先后出访了美国、英国、法国等欧美12个国家,亲身体验和耳闻目睹了西方文明,上图是使节团从横滨出港时的情景。

注解:1872——1875年间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学生赴美国留学。这批学生出洋时的平均年龄只有12岁。这批留美幼童后来分散到政界、军界、实业界、知识界等各个领域;在他们中,有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开滦煤矿矿冶工程师吴仰曾、清华大学校长唐国安、清末交通总长梁敦彦……成为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知名人物。

材料三

改革名称

人物

主要内容

创新点

图三

 ①

 ②

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除重要的工矿企业由国家经营外,中小企业可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等

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直接联系起来。

图四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

财政方面:政府大力整顿银行业

工业方面:政府实行“产业复兴法”,以工代赈等

农业方面:缩减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的价格等

 ③

图五

中国改革开放

邓小平

农村改革: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城市改革: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

对外开放: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格局

  ④ 

材料四  为了记录改革开放40年来的珍贵历史瞬间和辉煌成就,人民日报《环球人物》杂志社策划推出了《辉煌中国·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重大事件人民日报珍藏版》。以下是这部书的部分章节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经济腾飞

第三章 大国崛起

第十一届三中全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带一路”倡议……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取消农业税

亚投行成立……

港澳回归

北京奥运会

G20 杭州峰会……

第四章 科技兴国

第五章 强军之路

第六章 追梦中国

载人航天

屠呦呦获诺贝尔奖

五百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九三大阅兵

中国航母

建军90周年阅兵……

……

  1. (1) 材料一A、B项分别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从这两次事件的结果来看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2. (2) 在材料二中依据图一的图文资料结合所学列举明治维新中学习“西方文明”的内容?依据图二中的图文资料结合所学说说洋务运动的客观作用。
  3. (3) 材料三中三位历史人物领导了20世纪的三次重大改革,请将表格补充完整

     ③  

  4. (4) 请选择下列正确的一项填写在横线处,将材料四中第一章名称补充完整

    祖国统一       伟大战略       复兴之路       砥砺奋进

  5. (5) 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改革、创新与国家发展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