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历史上学期上册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目前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有两个前途。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要使中国回到不独立、不自由、不民主、不统一、不富强的老状态里,这是个黑暗的前途。中国共产党的中国人民要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这是个光明的前途。我们要努力争取实现光明的前途。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请回答:
(1)这篇文章出自于何时召开的哪次会议?
(2)这次会议对抗日战争和中国有什么意义?
(3)材料中提出的“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是在何时?标志是什么?

胡适回忆说:“民(国)十五六年之间,全国大多数人心的倾向国民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发生了(   )

A . 国民革命 B . 武昌起义 C . 红军长征 D . 西安事变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从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9月18日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

材料二: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城内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悍然向驻守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材料三: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经过各方面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 (1) 材料一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发生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怎样的结果?
  2. (2) 根据材料二提供的内容,请你说出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并举出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
  3. (3) 材料三中的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是谁?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的主张,提出这一主张的出发点是什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
  4. (4) 抗日战争的胜利洗刷了百年的国耻,战争胜利是在哪一年?

历史时空: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改变了人类生活的轨迹,但也打破了农业社会田园生活的宁静。让我们展开历史的画卷,去见证科学技术的威力。请根据下列图文信息,在空格中填写相关内容。

  1. (1) 图一为英国人瓦特。他于1769年研制了改良的,并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200年前,英国工程师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车。

  2. (2) 图二是美国“发明大王”,人们称赞他为“打开时代的领袖”。

  3. (3) 图三是美国人制造的四轮汽车,其使用的动力机械是。此后又建成了汽车装配线,汽车开始进入美国的千家万户。

  4. (4) 图四为中国近代某条约签订场景。工业革命后的英国为寻求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发动了对中国的鸦片战争。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社会。

  5. (5) 图五为小高炉群,反映的是中国1958年掀起的“”运动,这场运动在工业上的主要表现是,该运动造成了农田荒废,资源浪费,环境破坏。

  6. (6) 工业革命是上划时代的变革,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工场手工业逐渐被生产所取代,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但是“污染”、“拥挤”也是工业文明带给人类的另一“礼物”。

1903年-1908年全国注册的新工业公司只有65家,平均每年约11家,1912年—1921年注册的新公司有794家,平均每年约80家,该材料说明辛亥革命( )
A .   结束了清朝的封建帝制 B . 使得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 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D . 带来了社会习俗的深刻变化
中国职业学校教育始于同治五年,最早由左宗棠在福州船政学堂实施,初称“实业教育”,1917年改称“职业教育”。维新变法期间创办了中国近代最早的一所体制完备的高等学府是(    )

A . 京师大学堂 B . 经世学堂 C . 时务学堂 D . 京师同文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法国大作家雨果愤怒地谴责……联军的暴行,他说:“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一段经历。”

材料二: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材料三:残垣断壁

  1. (1) 材料一中的夏宫指的是什么地方?两个强盗分别指的是哪两个国家?
  2. (2) 材料一中所描述的强盗的暴行是什么事情?
  3. (3) 材料二中说“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主要指何而言?
  4. (4) 面对材料三这段残垣断壁你最想说什么?
2018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2周年,红军长征表现出了崇高的长征精神。下面有关长征精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战无不胜,百折不挠 B . 信仰坚定,意志坚强 C . 敢打敢拼,不受拘束 D . 视死如归,百战百胜
周恩来曾经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你认为这两个“天安门”分别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
A . 五四运动戊戌变法 B . 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 C . 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 D .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抵抗,并最终取得了抗战胜利。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中国的抗日战争开始于何时的什么事件? 共多少年?
  2. (2) 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科学的论断抗战将分为哪几个阶段?
  3. (3)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以什么为标志?随着抗战的胜利,被日本统治达50年之久的什么地方回到了祖国怀抱?
  4. (4) 1945年9月,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甲板上,日本政府向盟国递交投降书,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在抗战中粉碎了日本"不可战胜"的神话是哪次战役?
  5. (5) 今天中华民族这艘大船正在扬帆远航,综合以上材料,你能得到什么感悟?
恩格斯说到某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这个国家是(    )
A . 美国 B . 英国 C . 俄国 D . 法国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战乱之中。最先掌握着北京政府的是(    )
A . 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 B . 唐继尧的滇系军阀 C . 以冯国璋、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 D . 张作霖的奉系军阀
图示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下图描述了解放战争期间某一阶段的战略态势,图中的尖刀表示的是(    )

图片_x0020_1802824046

A . 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B .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 . 人民解放军发起淮海战役 D . 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
《盛世危言》中描述鸦片战争后的社会情景: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入中国,而女红失业……”。据此可知,鸦片战争(    )
A .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 . 使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 . 丰富了市场商品种类 D . 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七七事变”后,日军开始进攻上海。战役最后阶段88师524团400多人(宣称八百壮士)在谢晋元指挥下坚守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阵地,孤军血战四昼夜。消灭日军200多人,史称八百壮士守孤岛。此役发生在(  )
A . 东北抗战 B . 淞沪会战 C . 长城会战 D . 南京保卫战
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见证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教育方针讲,它培养的不再是为求取功名走读书做官之路的封建士子,而是适应时代要求,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和军事知识的近代人才。如福州船政学堂先后培养出628名航海、造船、蒸汽机制造方面的管理、驾驶及工程技术人员,为发展中国造船业和创建近代海军作出重大贡献。

——孙春芝《略论洋务运动与中国教育近代化》

材料二:在戊戌变法前,社会舆论普遮认为,洋务运动的失败,其实就是当时中国教育的失误。因此,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希望以教育改革为突破口,培养新型的资产阶级人才,以达到政治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挽救民族危机的目的。

——冯君《戊戌变法与中国近代社会的构建》

材料三:北大将当时中国思想最新、最开放的新型知识分子吸引进来,……这样一个生机勃勃的氛围与新文学前驱群体的形成,则更有利于新文学前驱在北大实践教育理想,推进思想解放。

——摘编自覃文珍《新教育与新文学的相互推进》

  1. (1) 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的教育方针。这一方针契合了洋务派怎样的治国理念?
  2. (2) 对比材料一、二,与洋务派的教育方针相比维新派有何新发展?材料二中,维新派教育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3. (3) 据材料三,列举两位“新文学前驱”的代表人物。指出新型知识分子在北大教育实践的积极影响。
  4. (4) 综合上述材料,近代中国教育发展见证了中国近代化怎样的历程?
1895年,维新派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其中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国闻报》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其创办者是(   )
A . 谭嗣同 B . 严复 C . 梁启超 D . 康有为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辛亥革命老人吴玉章在自己的回忆文章中写道:“甲午战败的消息使全中国为之震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的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材料二:甲午战后,康有为等人起草了一份万人请愿书,尖锐地申明:“使(假使)前此

而能变法,则可以无今日之祸,倘使今日而能变法,则可免将来之祸,若今犹不变,则他日之祸更有甚于今者。”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1937年12月,日军占领某地以后,进行了灭绝人性的烧杀抢掠“大竞赛”。在持续六周的屠杀中,被害的中国人达30万以上。日军滔天罪行罄竹难书,震惊了世界,被中外舆论称为“现代史上破天荒的残酷记录”、“现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材料四:据新华社5月13日电,国务院发布通告,为使全国人民积极参与,中央及各

地、各部门举行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活动,2015年9月3日全国放假一天。      ——《光明日报》2015年5月14日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请列举两例史实说明。

  2. (2) 材料二中的康有为等人领导了哪一场重大运动?揭开这场运动的序幕是什么?这场运动在经济上的措施是什么?

  3. (3) 材料三反映了日军的哪一暴行?请分别列举这一暴行所在的战争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各一个著名战例。

  4. (4) 2015年是抗战胜利多少周年?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为什么要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以下企业,属于左宗棠为实现“自强”目的而举办的军事工业是(  )

A . 大生纱厂 B . 汉阳铁厂 C . 福州船政局 D . 江南制造总局
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下表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其中▲处应该填写(    )

1924-1927年

1927-1937年

星火燎原,北上抗日

1934-1945年

团结抗战,驱除倭寇

1945-1949年

国共对峙,战略决战

A . 民族耻辱,抗争探索 B . 打倒军阀,打倒列强 C .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 . 坚持和平,民主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