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历史上学期上册试题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一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 。这重大历史事件是( )                                     

A . 中共的诞生 B . 秋收起义的发生   C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 D . 红军长征的胜利
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中提出“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中也常提出过类似的思想主张(  )
A . 洋务运动 B . 新文化运动 C . 维新变法运动 D . 辛亥革命
从19 世纪60年代开始,部分清朝官员发起了一场运动,这场运动是:(   )
A . 太平天国运动 B . 收复失地运动 C . 洋务运动 D . 维新变法运动
率先在中国热情颂扬俄国十月革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是。中共一大当选为中央局书记的人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年夏,圆明园内正上演着昆曲《惊梦》……歌舞升平……列强入侵的炮声……彻底粉碎了大清王朝的纸醉金迷的生活。

——舞蹈史诗《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如图是在海外漂泊150余年终于“回家”的国宝——圆明园猴、牛、虎、猪四大兽首。

图片_x0020_100004

材料三: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1. (1) 材料一中“入侵的炮声”来自哪一次战争?这场战争后,清政府被迫订了什么条约?在这场战争后中国陷入了怎样的社会?
  2. (2) 材料二中的圆明园兽首“海外漂泊150余年”的原因与哪一次战争有关?这次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发动这次战争的侵略者犯下了哪一暴行?
  3. (3) 材料二中俄国得到了“更多的好处”,你知道具体指什么吗?
  4. (4) 列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罪行罄竹难书,它们的屡屡得逞,再次验证了什么道理?
使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洋人的朝廷”的条约是(    )
A . 《南京条约》 B . 《马关条约》 C . 《辛丑条约》 D . 《北京条约》
博物馆、纪念馆作为一个文化的聚集地,在保护文物的同时,也肩负文化传承的使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人民抗日 战争纪念馆,坐落在北京丰台区卢沟桥畔宛平城内。走进纪念馆的序厅,迎面是一座长18米、高5米的大型铸铜浮雕“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顶部悬挂着14口方形铜钟,象征着抗战14年,蕴含着中国人民抵御侵略的警钟长鸣。

材料二:如图是位于四川省大邑县安仁镇的建川博物馆抗战系列馆中的两座陈列馆。

  1.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写出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战14年”开始的事件。说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为什么会坐落在北京丰台区卢沟桥畔宛平城内?
  2.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说出中流砥柱馆和正面战场馆分别陈列的是哪个党派的抗战资料?
  3. (3) 请说出一个根据地军民在进行反“扫荡”中创造的战法。中流砥柱馆中陈列了百团大战的资料,其指挥者是谁?
  4. (4) 结合所学,举出正面战场馆里会陈列哪几次战役的资料?举出两个。
惠州市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以“中国国家形象变化”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战争中国门洞开)

图片_x0020_100009

(屈辱中逐渐觉醒)

材料一:西方漫画中的晚清中国

图片_x0020_100010

(抗争中改变形象)

材料二:1942年《纽约时报》在一篇社论中对着中国满怀希望地写道:“我们有像中国那样忠诚的战友,它有着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中国依靠其吃苦耐劳、足智多谋的人民,将十倍地报偿我们以前给它的援助。”

------王立新《试论美国人中国观的演变(18世纪~1950)》

(发展中的大国形象)

材料三:21世纪初部分西方人心中的中国

图片_x0020_100011

-----漫画Dragon(中国龙)

  1. (1) 图一、图二所示条约的签订都与战争有关,图一反映的战争及其结果对中国社会产生什么重大的影响?并说出图片反映的这两次战争之间的关系。
  2. (2) 材料一图A反映了当时中国怎样的局势?图B中列强在1901年做出“中国觉醒”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3. (3) 依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40年代,美国人眼中的中国人形象,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美国人眼中的中国人形象比较正面的原因。
  4. (4) 材料三中漫画及说明,反映了部分西方人对中国崛起感到恐惧,认为美国经济受制于中国经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看法的原因。
中国近代史上救亡图存的探索都以思想传播为先导,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

① 维新思想——百日维新                 ② 三民主义——五四运动

③ 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               ④ 马克思主义——中共建立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周恩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领导者之一。最能印证这一史实的事件是(    )
A . 任职黄埔军校 B . 领导南昌起义 C . 参加重庆谈判 D . 出席万隆会议
如果把中国由完整主权的封建国家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看作是一个物体从山崖上坠下的过程,你认为《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所处的位置是

(    )

A . 崖边 B . 崖底 C . 悬崖的上半部 D . 悬崖的下半部
“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在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是转瞬即逝的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材料中的“黄金时代”主要发生在(    )

A . 洋务运动期间 B . 戊戌变法期间 C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 . 解放战争期间
中国近代的历程开始于(   )

A . 鸦片战争 B . 禁烟运动 C . 太平天国运动 D . 洋务运动
中国“三军败绩”,在马关“割地求和”,颐和园内却“万寿无疆.普天同庆”。把这些联系在一起,你认为“三军败绩”的主要原因是(   )

A . 广大官员不愿抗日 B . 清政府没有抗日 C . 日本的强大 D . 清政府的腐朽、落后
小明在翻阅历史书籍时,看到下列这样一组图片。第一张图片上的人物是谁?第二张图片所示舰只在哪一战役中沉没 (     )

A . 林则徐  鸦片战争 B . 关天培  虎门战役 C . 李秀成  青浦大捷 D . 邓世昌  黄海战役
请将相关的人物和作品联系起来

人物                       作品

侯德榜          《小二黑结婚》

赵树理          《制碱》

聂耳             《义勇军进行曲》

鲁迅             《屈原》

严复             《狂人日记》

郭沫若          《天演论》

唐德刚在《从晚清到民国》一书中指出:“康有为是近代中国‘现代化运动’这场接力赛中,第一个‘接棒’跑其‘第二段’的短跑健将。”康有为在“第二段”的活动是(    )
A . 查禁鸦片,虎门销烟 B . 力陈变法,推行维新 C . 组织北伐,推翻军阀 D . 宣传科学,批判礼教
1931年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华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给日本人民带来极大痛苦。回顾这场战争,我们应铭记的历史经验教训是(    )

①日本令人发指的侵略屠杀启迪国人牢记国耻振兴中华

②国共合作抗战成功证明民族团结是民族独立于振兴的根本保障

③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提示当今须加强国际合作来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④美化侵华战争史告诫世人要警惕日本右翼军国主义势力对世界和平的威胁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以下不属于孙中山的丰功伟绩有(    )
A . 建立中国同盟会 B . 提出三民主义 C . 亲自发动武昌起义 D . 成立中华民国
1937年7月17 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指出“卢沟桥事变已经到了退让的最后关头”, “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如果再退让,“北平就要变成沈阳第二”。上述谈话内容表明蒋介石(  )
A . 要寻求美国的援助 B . 要继续实行不抵抗政策 C . 要抗击日本侵略者 D . 要组建南京国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