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读地图是历史学习应掌握的技能,与图反映的历史信息相符合的是( )
——蒋介石致毛泽东电(1945年8月14日),《重庆谈判资料》
材料二:如下图
材料三: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材料四: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促使了“一个城市的解放,一个政权的垮台”。
(1)上图见证了北京被侵略的耻辱。请写出与图有关的两次灾难性战争。【材料解析】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全球通史》
(2)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中国人受到巨大刺激”后的“反入侵的连锁反应”是什么?为什么?【历史启迪】
(3)你从19世纪三次灾难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吸取的什么教训?
材料一: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某法令:中央设立铁路矿物局、农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的发展,……普遍设立中小学堂……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准许创立报馆、学会。
材料三: 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 ,人们的思想犮生了很大变化。人们之间不许称“大老爷”“老爷”“大人”,而改称为“先生”“君”“同志”等,不许府署官员坐轿。有的从前颓废的青年向亲人表示:“中国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个新中国的新人。” ----改编自人教版高中教材《历史(选修4)》
为什么这个法令没有得到实行?
材料一:在甲午战前 ,清政府对国家安全形势的判断就显得很不到位,对遭受侵略缺乏应有的预见和警惕……,在日本倾全国之力扩充军备,战争危险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清政府反而放松了国防建设,以财政紧张为由,削减军费预算。
——摘编自《甲午战争的战后反思》
材料二:铁的事实告诉人们,海战决定胜败,海权就是主导权。然而,长期闭关锁国、夜郎自大的清朝政府海权观念淡薄,把海权问题矮化为“海防”问题。……买官卖宫,训练荒废,纪律败坏,已是清朝军队中的普遍现象。“南北洋购买外洋枪炮、船只、机器暂停两年”之际,却为慈禧太后修建北海、中海、南海和颐和园。
材料三:那是多么黑暗屈辱的一页。……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侵略中国,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条约,割地赔款,一再让步,中华民族的危机空前严重。正所谓物极必反,惨烈的失败催生了民族觉醒,激起了救亡图存的爱国民族精神。
——以上材料均摘自《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