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历史上学期上册试题

近代时期,在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首次出现允许外国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条款的是(    )

A . 中俄《北京条约》 B . 中英《南京条约》 C . 中日《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1895—1898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主张(       )
A . 救国图存,变法自强 B .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 .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D .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右侧史料反映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

① 民族② 民权③ 民生④ 民主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在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生活。下列不能反映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是(    )
A . 禁缠足,倡女权,男父平等新追求 B . 称先生,道某君,人格平等意义深 C . 旗袍西服中山装,穿着舒适又大方 D . 辫子搭肩三尺长,之乎者也说荒唐
神助拳, 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这反映出义和团的主要斗争目标是(    )
A . 清政府 B . 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C . 资产阶级 D . 汉族地主武装
某班历史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框中的内容是他们收集到的资源。他们学习的主题是(    )

图片_x0020_100001

A . 国共第一次合作 B . 国共十年内战 C . 全民族抗日战争 D . 人民解放战争
“马神甫”即马赖,法国天主教神甫。他从广州非法潜入广西西林县,为非作歹。1856年,被当地官员逮捕处死。马神甫事件反映了(   )
A . 法国是世界强国 B . 鸦片走私危及中国国家安全 C . 法国对中国文化侵略 D .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国门
下图是某同学进行历史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请推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A . 北伐胜利进军 B . 抗日战争的胜利 C . 国民党的革命历程 D . 国共两党合作
大革命失败后,在探索革命道路过程中发生的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秋收起义  ②创建中国工农红军  ③遵义会议  ④长征的开始

A . ①②④③  B . ①②③④ C . ②①④③  D . ②①③④
小明准备出一期以“勿忘国耻”为主题的黑板报,下列选材不当的是(    )

A . 七七事变 B . 南京大屠杀 C . 西安事变 D . 九一八事变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这一揭帖说明了义和团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
A . 封建迷信 B . 中原闹鬼 C . 列强侵华 D . 盲目排外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写道:“每个月打得一个较大的胜仗,如像平型关台儿庄一类的,就能大大地沮丧敌人的精神,振起我军的士气,号召世界的声援。”这表明,台儿庄战役(    )
A . 扭转了战局,促进了战争的胜利 B . 振奋了军队士气,坚定了人民抗战的决心 C . 推动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形成 D . 改变了长期以来敌强我弱的局面
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和都城分别是(    )
A . 石达开  西安 B . 朱元璋  北京 C . 洪秀全  天京 D . 杨秀清  广州
线索构建

A:    B:

下列不属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共同点的是(    )
A . 都极大的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 B . 都有列强割占中国领土的内容 C . 都是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D . 都有巨额赔款
1947年8月7日,刘伯承、邓小平发出命令:勇往直前,不要后方,不向后看,千里跃进大别山!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刘邓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战胜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胜利到达大别山区,这次胜利进军(  )

A . 开辟了晋翼鲁豫根据地 B . 开辟了陕甘宁解放区 C . 严重威胁了南京和武汉 D . 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变法的失败,中国失去了一批倾向在原有体制内下实行改革的精英和支持者;代之而起的是主张激烈变革,推翻原有制度和政府的支持者,最后造成了清朝的覆亡,中国两千年的帝制亦画上句号。

材料二:自辛亥革命以后,就是民主主义成了正统。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侵犯了就要杀头。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材料三: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1. (1) 材料一中“一批倾向在原有体制内下实行改革的精英”典型代表人物是谁?依据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他们“在原有体制内进行改革”的国内外因素。
  2. (2) 依据材料二,指出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
  3. (3) 材料三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指的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概况近代前期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进程上有何变化?
太平天国农民运动遇到中国历史上任何农民起义不曾遇到的新情况,这就是(    )
A . 清军同地主武装联合镇压 B . 内部变乱削弱了实力 C . 敌人长期围困封锁 D .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诗词是人们寄托情思、直抒胸臆的一种文学形式。“碧净南湖水,峥嵘烟雨楼。画船千载梦,今日御神舟。搏出新天地,赢来万象幽。黎民心有数,齐贺八旬秋。”这一诗作是为了纪念(   )

A . 中国共产党诞生 B . 红军长征胜利 C . 抗日战争胜利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共一大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推向高潮的历史事件是(   )
A . 省港工人大罢工 B . 上海工人大罢工 C .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D . 香港海员大罢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