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历史上学期上册试题

太平天国运动遭遇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都不曾有过的新情况是指(    )
A . 中央军队与地方武装的联合围剿 B . 内部变乱导致分裂 C .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D . 敌人的长期封锁围困
下图是徐悲鸿1940年前后创作的鸿篇巨作《愚公移山》(局部),作者采用西洋写实主义技法表现劳动者形象,气势磅礴。在当时的背景下,这幅作品旨在彰显(   )

A . 远古传说的神秘气息 B . 乡村社会的纯朴民风 C . 民族团结的强大力量 D . 农耕时代的家庭生活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主要在于它提出了(    )
A . “师夷长技”的主张 B . “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C . “君主立宪”的主张 D . “民主”和“科学”的思想
1898年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以下内容最能体现发展资本主义愿望的是(   )
A . 裁撤冗员 B . 开办新式学堂 C . 训练新式军队 D .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四周,镶嵌有八块汉白玉历史浮雕,之所以把“虎门销烟”作为其中第一块的内容,主要是因为它(    )
A . 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B .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 . 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 D . 是民族英雄林则徐亲自领导的
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唱道:“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咱们红军到陕北……”。歌词描述的是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胜利会晤的感人场景。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陕甘革命根据地)的(    )

A . 遵义   B . 瑞金  C . 吴起镇  D . 会宁
中华民国建立后,明令废除“大人”“老爷”等称呼,而以先生、君或官职相称。此外,各政党团体内部一般称“同志”,对妇女则根据年龄身份的不同分别称夫人、士、小姐等。这种社会风俗的变化主要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出现的什么新观念?(    )
A . 平等观念 B . 民主观念 C . 自由观念 D . 等级观念
中国近代割地和赔款最多的条约分别是(    )
①《南京条约》②《爱珲条约》③《北京条约》④《辛丑条约》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①④
小军同学对如图年代尺相关信息点的记录错误的是(    )

A . 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国民政府积极抗战 B .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 . 七七事变,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D .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利
1912年9月3日,孙中山发表演说,指出“我国去年之革命,是种族革命,亦是政治革命”。其中的“革命”(    )

A . 首先爆发于“六朝古都”南京 B . 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 C . 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D . 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国民政府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的秘书写道:“民国二十九年,住在延安窑洞里的毛泽东、朱德,最让人佩服之处,是他们的政治远见,他们知道在需要的时候打一场合适的仗。”这场“合适的仗”是指(           )
A . 平型关大捷 B . 百团大战 C . 转战陕北 D . 挺进大别山
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以下口号表达了洋务运动主张的是(    )
A . “振兴中华” B . “自强”“求富” C . 变法图强 D . 三民主义
如图中四条曲线反映了我国1840~1956年四种经济成分的发展变化情况,其中D曲线代表的是何种经济形式(    )

 

A . 自然经济 B . 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C .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D .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1904-1905年,日本通过日俄战争控制南满铁路和辽东半岛,并实现驻军。1919年,成立侵略中国东北地区的军事最高指挥机关“关东军司令部”。1927年,日内阁召开“东方会议”,提出了先夺“满蒙”、后取整个中国、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的侵略政策。两年后,为摆脱国内经济政治危机,对中国发动九一八事变。由此可见(    )
A .  九一八事变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B . 中国国共内战为日本提供可乘之机 C .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 D . 日本侵华蓄谋已久,步步为营
某班策划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传统教育,该班可以选择的实地考察路线是(    )

A . 虎门销烟遗迹——天津义和团遗址——北京故宫 B .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遵义会议遗址——革命圣地延安 C .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武昌起义纪念馆——圆明园遗址 D . 中共“一大”会址——淮海战役纪念馆——圆明园遗址
不同史籍对同文馆的记述有所不同。根据“孤证不立”(只有一个例子不能证明某件事情成立)的史学研究方法,据如表能够被认定的共同历史事实是同文馆(    )

出处

记述

“同文馆于同治元年(1862)成立。馆学最初只有英文、法文。……但招不到学生,因为风气未开……”

齐如山:《齐如山回忆录》

“同文馆的学生并不多,1862年入学仅10人……学生不仅学外语……其开风气之先的拓荒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李喜所:《中国最早的外语学校﹣﹣同文馆》

A . 1862年成立时招不到学生 B . 在英国的强迫下设立 C . 开设了外语课程 D . 文化学习开始全面与世界接轨
“最后一碗米饭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制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这首解放战争期间的民谣说明了(     )

A . 解放战争爆发的原因 B . 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C . 解放战争的进程 D . 解放战争的影响
19世纪80年代,一位住在天津的高官要与在上海的亲友取得联系,下列可以选择的最佳手段是(  )

A . 拍电报 B . 写封书信 C . 上网 D . 打移动电话
《远东国际法庭判决书》中写道:“日本兵完全像一群被放纵的野蛮人似的来侮辱这个城市”,他们“单独的或者二、三人为一小集团在全市游荡,实行杀人、强奸、抢劫、放火,终至在大街小巷都横陈被害者的尸体。”材料所示事件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

A . 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B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C . 中国向日本宣战 D . 国民政府迁都
有人用《增广贤文》中“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来比喻洋务运动。这里的“花”和“柳”分别指(    )
A . 自强,求富;抵制西方列强的侵略 B . 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创办中国近代工业 C . 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开辟了中国近代化的道路 D . 维护清朝统治;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