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历史上学期上册试题

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 . 北洋军阀内部分裂 B . 没有得到帝国主义支持 C . 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 D .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5月28日,“湖湘文化十杰评选高峰论坛”在岳麓书院隆重举行。著名学者郑佳明表示,他个人最为钦服的湖湘历史文化名人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近代维新志士(   )

A . 黄兴 B . 左宗棠  C . 曾国藩    D . 谭嗣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试问今日时局如此,国势如此,若仍以不练之兵,有限之饷,士无实学,工无良师,强弱相形,贫富悬绝,岂真能制梃(tǐnɡ)以挞(tà)坚甲利兵乎(用棍棒来抵挡坚固的铠甲锋利的兵器)?

——光绪帝“明定国是”诏书

材料二: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有: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

材料三:“伯兄(康有为)规模太广,包揽太多,举行太大,同志太孤,当此排者、忌者、挤者、谤者盈衢塞巷,而上又无权,安能有成?”

——康广仁

  1. (1) 根据材料一,说说光绪帝为什么决心变法维新?
  2. (2) 结合材料二指出变法主要维护哪个阶级的利益? 哪些内容有助于思想文化的传播?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李鸿章晚年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李鸿章认为洋务运动“虚有其表”的根本原因是(   )
A . 缺乏人才 B . 只单纯引进西方技术 C . 资金匮乏 D . 没有触及封建制度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箕豆之煎,况汉卿(即张学良,字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位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以叛逆目之。而政府逮加讨伐,宁不顾国人责以勇于对内,怯于对外?”

──1936年12月24日《桂林日报》

材料二:“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                    ──张学良、杨虎城通电全国的电文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的“陕变”是指什么事件?发生于何时?

  2. (2) 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张学良发动此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3. (3) 材料一中的“强邻压境”是指哪一个国家?

  4. (4) 中共对这次事件的态度如何?派谁来谈判?

  5. (5) 这一事件的解决对当时的时局有何影响?

鸦片战争中,中国为什么会失败?
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开始于(    )

A . 九一八事变 B . 西安事变 C . 七七事变 D . 八一三事变
据统计,从1946年1月到6月,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大小进攻达4 300多次,侵占解放区城市40座,村镇2500多处。材料主要反映了(  )
A . 国民党军队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B . 南京国民政府破坏《双十协定》 C . 全面内战已经爆发 D . 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 (1) 发表《变法通议》的维新派代表——
  2. (2)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3. (3) 在中国首先提出民主与科学的两大口号——
  4. (4) 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2008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颁布实施。历史上哪一次禁毒斗争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
A . 虎门销烟 B . 太平军击毙洋枪队头目 C . 三元里抗英斗争 D . 金田起义。
在各国历史进程中,革命和改革是社会更替与变革的重要形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障社会有宽松平和的环境,让人们追求个人的目标。........英国人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重大创新,使后来西方各国在步入民主政治的行列之时,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英国为榜样。

------唐晋主编《大国崛起》

材料二:断然废旧制,立新政,朝野一心,革除旧弊,举凡一切均效法西方列强,以图傲视亚洲诸国。

-------日福泽谕吉《脱亚论》(1885年)

材料三:19世纪后半叶中国所经受的屈辱和灾难使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中国进行了病苦的自我反省,重新评价和重新组织。………1898年颁发了一系列底的改革法令。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1) 材料一英国创设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它是通过哪一文献确立的?
  2. (2) 材料二反映了日本什么历史事件?请举出“废旧制,立新政”的任意两项指施。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1898年改革的名称。这次改革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
历史漫画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诠释历史,让人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引发对历史的思考。对如图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解读正确的是(   )

A . 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轮船招商局 B . 洋务运动最终实现了富国强民 C .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D . 洋务派认识到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重要性

近代中国经历了从“师夷长技”到变法维新的探索,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旧制度。于是,人们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接着,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这是普遍的规律。请按照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构建知识结构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面是某同学根据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绘制的示意图。

(1)请帮该同学分别补充A、B、C、D四个历史事件。
(2)B和C事件分别主张实行什么政治体制?
(3)通过近代仁人志士探索近代化的历程,概括出他们探索近代化历程的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罗荣渠 《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材料三: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              
——洪向华主编 《复兴之路》
请回答:
(1)材料一所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晚清政府寻求“御侮自强”之术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此运动的口号是什么?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地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场革命的历史意义。
(3)根据所学知识推断,材料三中的“三个兔子”在北大因高举哪两面大旗而闻名?
(4)以上三则材料都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发展历程,请你为此历程做一个主题归纳。
(5)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能从中国近代抗争和探索的历史中吸取什么教训?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历史上重大的历史事件,影响了以后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请回答:

  1. (1) 五四运动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它标志着在当时的中国哪一阶层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2. (2) 五四运动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你认为五四运动最重要的贡献在于(    )

    A . 促使中国人民觉醒,唤起国人的爱国热忱 B . 迫使北洋军阀政府罢免卖国贼的职务 C .  迫使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 D . 迫使北洋军阀政府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3. (3)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什么?它的成立对中国革命产生了什么影响?

爷爷把在北京东交民巷拍的照片给大家看,并介绍说是1905年的作品,而小明马上看出其中一幅不符合史实,它是(  )
A . 东交民巷有许多西式建筑 B . 各国大使在东交民巷举行宴会 C . 东交民巷居住着大量北京市民 D . 外国军队在东交民巷进行操练
“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贫雇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为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了(   )
A . B . C . D .
光绪帝曾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的谥号。邓世昌英勇牺牲于:(    )
A . 第二次鸦片战争 B . 三元里抗英斗争 C . 黄海海战 D . 威海卫战役
柳亚子在《题太平天国战史》中写到“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他用“煮豆燃萁”形容太平天国内部的互相残杀,与此对应的事件是(   )
A . 北伐失利 B . 永安建制 C . 安庆陷落 D . 天京事变
拜上帝教创立后太平天国势力发展迅速,这能从本质上反映当时的社会(    )
A . 宗教迷信严重 B . 拜上帝教有创新精神 C . 阶级矛盾尖锐 D . 人民渴望平等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