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历史上学期上册试题

为“自强”“求富”而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开始中国近代化起步进程的事件是(   )

A . 鸦片战争 B . 洋务运动 C . 戊戌变法 D . 新文化运动
每周一的学校升旗仪式上,同学们都会高唱国歌。那么,谱写国歌的曲作者是谁?(    )

A . 聂耳 B . 冼星海 C . 田汉 D . 徐悲鸿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学家陈旭麓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

材料二:日本海军司令伊东祐亨致书大清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阁下:

时局变化太大了,我和阁下友谊不减,今天我给你写(劝降)信不是私仇,只为国事清国海陆二军,连战连败,如果虛心平气考察一下,原因很简单。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不是某位大臣一己之罪呀,这都是因为你们朝廷上下墨守成规不知变通导致的。(注:此信写于1895年1月23日。19天后丁汝昌自杀,此后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

材料三:条约部分内容第八款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现已设法照办。

第九款按照西历1901年正月十六日即中历上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文内后附之条款,中国国家应允由诸国分应主办,会同酌定数处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处。今诸国驻防之处,系黄村、廊坊、杨村、天津军粮城、塘沽、芦台、唐山、滦州、昌黎、秦皇岛、山海关。

  1. (1)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这场战争”指的是哪一场战争?“界碑”的是什么?
  2. (2) 材料二的这封信写于哪次战争期间?从材料中指出,伊东祐亨认为“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3. (3) 依据材料请判断是哪一次战争之后签订的哪一个条约
  4. (4) 以上三次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造成了深刻的影响,中国是怎样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的一句话,其作者是(    )

A . 陈独秀 B . 鲁迅 C . 李大钊 D . 聂耳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指出著书目的:“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下列哪个选项符合魏源的愿望(    )
A . 通商口岸的开放 B . 鸦片战争后中国农产品的出口 C . 江南制造总局的创办 D . 《资政新篇》的出版
带着红头巾的太平军在五王全数离开后,下列哪位是新提拔的青年将领(    )
A . 陈化成 B . 李秀成 C . 洪仁玕 D . 石达开
“它是近代由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仅次于辛亥革命的又一次革命活动。从云南开始……战争粉碎了封建帝国的延续阴谋。”材料评价的是(   )
A . 二次革命 B . 护国战争 C . 黄花岗起义 D . 武昌起义
国民革命时期,国民党提出的“打倒列强,除军阀”口号,正是五四运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口号的直接传承,也切合民间大众的民族主义情绪。这说明二者的共同任务是(    )
A . 反帝反封建 B . 建立民主政治 C . 反对帝国主义 D . 反对封建主义
下列四位都是共和国的缔造者,其中既参加了南昌起义,又参加了重庆谈判的是(  )
A . 毛泽东 B . 周恩来 C . 朱德 D . 贺龙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关闭已久的大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得出此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 . 中国市场大门被打开 B . 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C . 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D .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如果中国禁止英国人贸易或给他们造成损失,那么只需几艘三桅战舰就能摧毁其海岸舰队”。马戛尔尼这一推论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A . 1900年 B . 1926 C . 1840 D . 1856
这是一次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大会,又是一次指明了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光明前途的大会。这次大会是(   )

A .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 . 遵义会议 C .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D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下列关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我国民族工业萌芽出现在明末清初 B .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高潮出现在抗战期间 C . 抗战结束后,民族工业得到迅速的恢复 D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出现了短暂春天
下图是彭德怀在抗日战场指挥作战的情景,与此相关的是(  )

A . 淞沪会战 B . 平型关战役 C . 台儿庄战役 D . 百团大战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南地区约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据史载,19世纪40年代,在上海及其附近地区,“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土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导致材料中的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B . 自然灾害的严重 C . 上海及其附近地区人口减少 D . 英国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下列条约不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是(   )
A . 中俄《瑷珲条约》 B . 中俄(《北京条约》 C . 中英《天津条约》 D . 中英《南京条约》
李鸿章说:“台湾已是贵国的口中之物,何必着急?”伊藤博文却说:“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这段对话内容涉及的条约应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虎门条约》
近代史上,清政府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把台湾岛割让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    )
A . 《天津条约》、《马关条约》 B . 《北京条约》、《辛丑条约》 C .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 D . 《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讲到:“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作者所说的这场运动是(   )
A . 公车上书 B . 五四运动 C . 一二•九运动 D . 国民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