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历史上学期上册试题

马克思用“海盗式的扩张”来形容第二次鸦片战争。下列最能说明这个观点的是:(    )
A .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 . 清政府被迫增开天津为商埠 C . 英法出兵占领天津 D .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主要是因为这次革命(    )
A . 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B . 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C . 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D . 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著名的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是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   )
A . 挽救民族危亡 B . 实现富国强兵 C . 引领思想启蒙 D . 建立民主政治
战争的最高境界是制止战争,争取和平。傅作义的贡献是促成了(    )

A . 锦州的解放 B . 沈阳的解放 C . 北平和平解放 D . 南京的解放
以下是江南制造总局大事记(部分),据此可以得出的认识是,江南制造总局(    )

日期

大事

1865年

李鸿章筹措经费54万余两,购买美国商人的旗记铁厂,并从美国买回机器,成立江南制造总局

1867年

迁址扩建,设有机器厂、洋枪楼、汽炉(锅炉)厂等,每天生产毛瑟枪杆15支,12磅开花弹100发;附设翻译馆,翻译出版西方科技书籍

1898年

设立工艺学堂,学生学习机械、化学等

1905年

仿造德国克虏伯式山炮成功

①是清政府创办的近代军事企业    ②培养了掌握近代科技的人才

③是中国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④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被停办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2015年10月1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第12次会议决定将《南京大屠杀档案》正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下列档案中,不在此档案之列的是( )

A . 约翰·马吉拍摄的电影胶片 B . 砍杀中国军民的照片及其照片册 C . 记录慰安妇痛苦遭遇的档案 D .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的证词
1895年,有人写了一副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这副对联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 . 清政府成为东洋朝廷 B . 封建制度腐朽落后 C . 日本政治制度先进 D . 日本侵华准备充分
某班开展了一次课外学史活动,同学们收集了如下资料。

(识物学史)

材料一:见下图

图片_x0020_100012

(读图学史)

材料二:

南昌起义指挥部旧址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

一大上海会址

七大会会场

(咏诗学史)

材料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1. (1) 纪念碑纪念的是哪一运动?请你准确描述该运动的性质。
  2. (2) 请将以上四幅图片按照时间排序,并给四幅图片拟一个共同的主题。
  3. (3) 导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长征精神。
  4. (4) (领会创新)

    除了上述三种方式,请你再举出一种课外学史的有效方式。

  5. (5) 经过28年的英勇奋斗,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期间留下的宝贵经验有哪些?
1900年,为镇压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英、俄、美、法等八个帝国主义国家组成联军,发动了新的侵华战争。(    )

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掀起了办报热潮。义和团运动之后,革命党人的报刊在内地有120多种。这些报刊的共同作用在于(    )

A . 促进了戊戌变法的开展 B . 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 . 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 D . 壮大了革命党人的力量
  1919年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随后唐山、长辛店等地工人也举行罢工,声援学生爱国斗争。北京政府被迫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从这一事实可以看出,五四运动(    ) 
A . 取得反帝爱国斗争的彻底胜利 B . 使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 C . 推动了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 . 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毛泽东在60多年前曾称孙中山为“站在正面指导时代潮流的伟大历史人物”之一。孙中山的主要历史功绩有(    )

①建立兴中会    ②创建中华民国    ③领导五四运动    ④建立同盟会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纲。这样无产阶级先锋队组织﹣﹣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材料二: “大会制定党的革命纲领,重申中国共产党奋斗的最终目的是建设共产主义。在现阶段民主革命时期,党的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材料三: 大会同意共产党员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共产党,通过的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1. (1) 材料一中大会召开的时间是哪一年?中国共产党代表谁的利益?

  2. (2) 从材料二、三中可以看出国共两党能够合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 (3)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主要成就有哪些?这次合作如何破裂的?

观察如图,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态度的变化,可以判断出这种情况出现在(   )

A . 鸦片战争后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 . 甲午中日战争后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眠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 (1) 你知道这首诗是谁作的吗?描述的是中国革命史上哪一重大事件?

  2. (2) 在此事件的艰苦历程中,中共中央召开了一次具有生死攸关转折意义的重大会议,请说出这次会议的名称?

  3. (3) 诗中反映红军克服了哪些艰难险阻?红军留给我们的伟大精神有哪些?

意义:

推翻了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1855年太平军攻占南京,定为都城,改名为天京。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4年7月,日本不宣而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对华战争。8月,清政府被迫应战。
——北师大版教材
材料二:1888-1894年慈禧挪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这些钱,如果用来购买定远这样的铁甲舰,可以买十一艘……
——戚其章《北洋舰队》
材料三: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共两党再度合作……经过全民族八年艰苦卓绝的殊死斗争,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
——北师大版教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此次侵华战争的名称?清政府被批签订了什么不平等条约?对中国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
(3)请举出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抗击日军的重要战役各一例。
(4)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及其重大历史意义?

一位曾到重庆游历的外国传教士在日记中写道:“这里已经和上海、广州一样成为了我们的天堂,我们的商船不再受盘查……”。传教士的记述最早可能出现在(    )
A . 广州开放为通商口岸时 B . 英国割占九龙地方一区时 C . 宝岛台湾被日本割占后 D . 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界后
北京大学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为振兴中华作出过重大贡献。这所大学的前身创建于(     )

A . 洋务运动时期 B . 戊戌变法时期 C . 辛亥革命时期 D . 新文化运动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