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农民缴纳的巨额赎金为发展大工业增添了新的资金来源;获得解放的2000多万农奴为大工厂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农村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扩大了国内市场。
——摘编自《世界通史》
材料二:1868年后,日本“废藩置县”,府县知事由中央任命。政府引进西方技术,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大力兴办企业;1870年设工部省,聘请大批外国专家和技师,引进先进设备和管理方法……;政府解除禁止买卖土地的法令,实行土地私有制。政府效法西方军事制度,实行征兵制,建立常备军。政府提倡文明开化,强调学习西方科技、思想、文化及生活方式,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建立了小学、中学和大学。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为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四:
改革措施 | 作用 |
① | 加强了中央集权,保证改革推行 |
殖产兴业 | ② |
军事改革 | ③ |
④ | 学习西方思想文化与生活方式,推动国家近代化 |
①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③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④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
【社会性质的变化】
材料一: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政治制度的变化】
材料二:中国必须用更为先进的社会制度取代封建制度,整个社会才有可能继续进步和发展。戊戌变法的发动者和组织者顺应了这一社会发展趋势和方向,打破封建思想的禁区,积极倡导变革和向资本主义学习,并且付诸实施,吹响了变法的号角,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摘编自杨杰《戊戌变法:百年后的反思与启示》
【思想观念的变化】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和学生运动是互为因果的。新文化运动使青年们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对国家危亡境遇的警觉更使青年们认真考虑……以什么思想来救中国。经过五四运动,介绍、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阶级力量的变化】
材料四: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
时期 内容 | 工业经济时代 | 知识经济时代 |
人才需求特点 | 知识专业化 | 知识综合化 |
服从性思维 | 批判性思维 | |
强调权威 | 强调创新 | |
…… | …… | |
应对之策 | 阶段学习 | 终身学习 |
6月5日,(上海)罢市开始,至十二时,华租各界大小商店,已无一开门者。所余者,仅外入所设之洋行也……各华商店门前,皆贴有白纸,上书“罢市请命、商学一致”等字。工人也自发行动起来,日商内外棉第三、第四、第五纱厂一律停工,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工人一律罢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