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历史上学期上册试题

胡适回忆说:“民国十五六年(1926—1927年)之间,全国大多数人心倾向国民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发生了(    )
A . 国民革命 B . 南昌起义 C . 红军长征 D . 西安事变
1839年,道光帝看到林则徐的奏章,认为困扰已久的鸦片问题得到解决,“可称大快人心一事”。此“事”是指(    )
A .   虎门销烟 B . 三元里抗英 C . 黄海海战 D . 廊坊阻击战
李鸿章晚年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虛有其表……”。李鸿章认为洋务运动“虚有其表”的根本原因是(    )
A . 缺乏人才 B . 只单纯引进西方技术 C . 资金匮乏 D . 没有触及封建制度
文物见证历史,下列建筑文物中见证了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是(    )
A . B . C . D .
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

A . 改善国共两党关系 B . 粉碎国民党亲日派的企图 C . 从全民族利益出发 D . 支持国民党亲英美派的态度
联系与比较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点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

①都是党的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②都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③都确定经济建设为党的工作重心

④都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重大影响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①④
下列史实属于英法联军摧残中华文明的滔天罪行是 (    )

A . 占领香港岛 B . 割占辽东半岛 C . 火烧圆明园 D . 南京大屠杀
“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是哪个派别的观点(  )

A . 地主阶级顽固派 B . 洋务派 C . 资产阶级维新派 D . 资产阶级革命派
中日《马关条约》内容中,对中国民族经济危害最大的是(    )
A .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建立工厂 B . 赔款白银2亿两 C . 开放通商口岸 D . 割让领土
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它侵略中国的目的是(   )
A . 清朝统治者软弱无能 B .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C . 道光帝下令禁烟 D . 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

读图释图题.下面是一位同学搜集到的反映新旧中国外交活动的几幅照片。

           

割让香港岛示意图          签署《凡尔赛和约》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图一                              图二                 图三

请回答:

  1. (1) 图一是那个文件的结果?该文件对中国社会最严重的影响是什么?

  2. (2) 根据图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凡尔赛和约》中哪项内容损害了中国的合法权益?对中国有何影响

  3. (3) 图三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

一位老人生于1850年,卒于1902年,他这一生可能经历的事件有(    )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⑤虎门硝烟;⑥义和团运动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⑥ C . ②③④⑤⑥ D . ④⑤⑥
我国当代一位著名的文化学者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从圆明园遗址的废墟中,我们可以解读的历史是(   )

A . 近代中国大门被打开 B . 英法联军攻战北京 C . 洋务运动破产 D .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 . 兴中会 B . 强学会 C . 共进会 D . 同盟会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多次会战,其中使日本企图迅速灭广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的是(  )
A . 淞沪会战 B . 枣宜会战 C . 长沙会战 D . 武汉会战
在漫无边际的草地上,红军青棵面吃完了,野草吃光了,生存陷入极度困难,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周恩来说:“有同志们活看就有我。只要多留一个战士的生命,就给革命事业增加一份力量,拿出来分掉!”这仅有的掺上一点青稞面的热水,让战士们热泪盈眶。这支钢铁红军又开始了继续行军。从中,我们能感受到(    )

①舍己为人,勇于担当的高尚品质    ②顾全大局,勇于牺牲的爱国情怀   ③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英雄气概    ④维护公平,以苦为乐的道德修养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下面三幅图片分别对应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三次侵华战争,请仔细观察三幅图片,回答问题。

图片_x0020_100001

  1. (1) 请你分别指出上面三幅图片所反映的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影响。(每次战争各一句话)
  2. (2) 在侵略者的炮口下,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最能体现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更有利于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最终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的分别是哪三个条约中的哪一条款?
  3. (3) 中国在近代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认为除了课本以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查阅历史资料来分析这一问题(至少答出两种以上)
下列年代尺中能体现中华民族救亡图存探索的事件有(   )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②⑤ D . ④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如下图,江南制造总局是李鸿章于1865午在上海创办的,招募外国工匠造枪炮和轮船,有工人2000多人,是当时规模最大的军事企业。

材料三:随着军事工业的发展,资金、原料、运输等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洋务派逐渐认识,国家“必先富而后能强”,办民用工业可以获利致富。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到90年代止,洋务派共创办工矿、交通、邮电等民用企业20多个。

——岳麓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材料四:洋务运动包罗孔多,但大致而言,其核心或主导的东西可以归为二端:(一)在这个过程中所建立的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二)创置于科技、文化、教育方面的诸种近代设施。正是这几个方面的内容以及与之相关的观念变化,构成了近代化的一小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当时面临着怎样的危急形势?“自强运动”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江南制造总局在生产方式上有何特点?
  3. (3) 据材料三,指出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目的
  4. (4) 结合所学知识想想,陈旭麓为什么说洋务运动“构成了近代化的一小步”?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

A . 英国 B . 俄国 C . 法国 D .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