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初一)历史: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七年级(初一)历史试题

从唐末五代,经两宋至元朝,先后诞生了四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和元。其中,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疆域空前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少数民族是(   )

A . 契丹族 B . 女真族 C . 蒙古族 D . 党项族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教训。这次农民战争是指(    )

A . 陈胜、吴广起义 B . 楚汉战争 C . 黄巾起义 D . 城濮之战
作为龙的传人,我们尊奉的人文初祖是(   )
A . 大禹  炎帝 B . 黄帝  尧 C . 黄帝  炎帝 D . 女娲  大禹
小明同学在课本剧中扮演我国古代大思想家老子,下列属于他的台词是(  )
A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 .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D .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下列对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的比较,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 B . 战后都使我国北方陷入分裂和混乱状态 C . 这两次战役间隔了近两个世纪 D . 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骄傲使人失败
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辽、西夏、金有战有和。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下列表述中反映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的是(   )
A .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C . 统一国家的建立 D .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寡的格局也已定型。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
A . 北方地区战乱频繁 B .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C . 政治中心逐渐南移 D .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距今6000多年前,黄河中游地区流行着种具有特色的陶器,人们制作陶坯的时候,在泥坯表面用矿物颠料绘出图案。这种被称为彩陶的陶器出土于(   )
A . 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B . 陕西西安半坡遗址 C .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D . 陕西临潼姜寨遗址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描述的现象发生在(    )
A . 夏朝时 B . 商朝时 C . 西周时期 D . 春秋时期
唐朝时,有外国商人在拜见一位唐朝官员时,能透过官员身上的五件丝绸衣服看见他身上的痣,这说明(   )
A . 这位官员很冷 B . 唐朝的丝织技术粗糙 C . 这位官员很富有 D . 唐朝的丝织技术高超
隋朝的统一,开创了隋唐时期300多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隋朝兴亡】

材料一:公元6世纪80年代,在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中国也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材料二:炀帝遂恣荒淫。登基之初,即建洛阳,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丁男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

【人才选拔】

材料三:《全球通史》中写道:“这一制度,中国推行了一千三百余年;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

  1. (1) 隋朝走向繁荣开放主要与哪位皇帝有关?
  2. (2) 材料二中列举了隋炀帝哪些压迫农民的史实?你认为隋朝由盛而速亡的原因有哪些?
  3. (3) 材料三中的“这一制度”指什么?它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宛闻汉之饶财非常富庶,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堵塞道路),今亡(从匈奴逃出来),唯(希望)王使人道(带路)送我。诚得至,反(返)汉,汉之赂谴王财物,不可胜言。”

——《汉书·张骞传》

材料二:中国的冶金、凿井、养蚕等手工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汗血马、葡萄、苜蓿、黄瓜等也传入中原。西汉王朝的影响直到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

  1. (1) 材料一中的“骞”是谁?生活在哪一时期?
  2. (2) 材料一中的“骞”对我国历史作出了什么贡献?我们应学习他的哪些精神?
  3. (3) 根据材料二西汉与西域经济交流的情况,你能看出有什么特点或问题?这说明了什么?
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1. (1) 图一中历史人物是隋朝的第二位皇帝,也是我国古代有名的暴君,请问他是谁?在他统治期间,开凿了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这项工程是什么?他开通这项工程的目的是什么?此河以哪儿为中心?

  2. (2) 图二中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后世把这一全盛时期称为

  3. (3) 图三中历史人物在他统治期间唐朝达到全盛,请问他是哪位皇帝?后世把这一全盛时期称为

  4. (4) 这三位人物中哪一位被各族首领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

古代皇帝一般都有自己的年号。隋文帝的年号是(    )

A . 武德 B . 开皇 C . 贞观 D . 大业
关于安史之乱,下列描述中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

①安史之乱的根源在于节度使权力过大,王朝统治内轻外重

②唐玄宗丧失了向上求治的精神,国事日非,朝政腐败,是导致叛乱出现的重要原因

③安禄山被史思明杀死,叛军集团内部因不断内讧,力量逐渐削弱

④安史之乱使唐朝元气大伤,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史记。太史公自序》在评价诸子百家时写道:“儒者博而寡要……墨者俭而难尊……法家严而少恩……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其中主张“严”字当头的代表人物是(   )
A . 孔子 B . 孟子 C . 墨子 D . 韩非
《论语》中说“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是对下列哪一历史时期政治局面的描述(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西周 D . 春秋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豪迈诗句与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相关联(  )

A . 郑和下西洋 B . 郑成功收复台湾 C . 戚继光抗倭 D . 雅克萨之战
汉武帝以后,地方上的诸侯国越分越小,势力大减,无力与中央抗衡。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下列哪项措施的实施关系最密切(    )
A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 实行“推恩令” C . 连年征战 D . 开拓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