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匈奴人失去河西,损失重大,唱道:“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再息(意为生长繁盛),失我焉支(胭脂)山,使我嫁妇无颜色(不能打扮得漂亮了)!”
材料二:史书记载,昭君和亲后,边关的城门很晚才关闭,处处都是放牧和贸易的牛马,好几代人再听不到报警的狗叫声,老百姓再也没有战争之苦。
请回答:
| | | |
①山顶洞人遗址 | ②元谋人遗址纪念碑 | ③北京人遗址 | ④河姆渡遗址 |
①书案上摆放着司马迁的《史记》 ②戚继光一面踱步,一面吟诵着岳飞的《满江红》
③戚继光伏案翻阅着《海国图志》 ④墙壁上挂有《孙子兵法》中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条幅
①实现了国家统一 ②开始废除井田制度
③建立了皇帝制度 ④建立了中央政权机构
【地方管理】
材料一:
【人才选拔】
材料二:根据儒家“征召有才能的人才能更好地解决国家种种问题”的基本信条,隋唐时期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才打开了入仕的大门。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治国之道】
材料三:唐太宗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他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同时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政治上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他发展经济,改革税制……使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
【安邦之策】
材料四: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授的“阵图”行军布……
——以上两则材料均摘编自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
朝代 |
元朝 |
明朝 |
制度或措施 |
|
|
①广开言路,整顿吏治
②注重农桑
③推行方田均税法和农田水利法
④按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朝代 | 人物 | 事件 | 结果 |
明朝 | 戚继光 | 抗倭 | 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
清朝 | 郑成功 | 收复台湾 | 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回祖国怀抱 |
清朝 | 康熙帝 | 雅克萨之战 | 打败沙俄,签订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