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化学

向10.7gMg、Al、Zn固体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H2SO4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的溶液质量增加了10.1g,将反应后溶液蒸发结晶,干燥。获得固体质量为(   )
A . 15.5g B . 25.1g C . 39.5g D . 20.3g

2010年11月21日上午,苏州太湖半程马拉松赛,全程约21.0975公里,即将在风景秀丽的太湖之畔隆重举行。本次活动旨在通过跑步这种简单的运动方式,向大众提倡低碳健康新生活,呼吁环境保护,展现名城苏州和谐、易居和梦里水乡的独特魅力。下列做法不符合环保理念的是()

A . 提倡步行或自行车等短途交通方式 B . 大力发展公交及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事业,缓解城市汽车尾气排放问题 C . 在农田里大量焚烧秸秆、树枝等农林废弃物,以获得某些营养物质 D . 实时对企业的排气进行监测,从源头上控制、减少大气排放污染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水蒸发过程中,水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都没变,是物理变化,而电解水过程中水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都发生了改变,属于化学变化 B . 一切物质都由分子构成,分子又由原子构成,所以分子比原子大 C . 气球易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 D . 双氧水(H2O2)和水(H2O)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1. (1) 化合物可以分为酸、碱、盐及氧化物。在下图中填写不同类别的物质(填化学式)实现Ca(OH)2一步转化为CaCO3

  2. (2) 某Ca(OH)2 样品部分变质为CaCO3 (假设其成分均匀)。化学兴趣小组按以下步骤测定该样品中Ca(OH)2 的质量分数。

    ①配制盐酸:配制500g质量分数为6%的盐酸,需要质量分数为30%的盐酸g。

    ②实验测定:

    称取10.0g样品置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烧杯总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反应时间/min

    0

    t1

    t2

    t3

    烧杯总质量/g

    280.0

    278.9

    277.8

    277.8

    完全反应后,生成的CO2气体的质量为g。

    ③数据处理:计算该样品中Ca(OH)2 的质量分数(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写出完整的计算步骤)。

             
  1. (1) 经检测,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中含有铜、锡等金属,某同学为探究铜、锡与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表所示实验(金属片均已打磨,且形状、大小相同,试管中所用5%的稀盐酸体积相同)。实验记录与分析如下图: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立即产生气泡,速率较快

    无明显现象

    立即产生气泡,速率较慢

    实验结论

    铁、铜、锡的金属活动顺序由强到弱为

  2. (2) 【查阅资料】写出实验一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3) 向m克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溶液的质量仍为m克,滤液中(选填“一定没有”、“一定有”、“可能有”)AgNO3
某化工厂排出的废水透明、澄清、略显蓝色.一同学取少量废水,加入过量的盐酸,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过滤,所得的滤液分成两份,一份滤液中加入稀硫酸,也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另一份滤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试回答:


  1. (1) 用化学式回答:加入过量的盐酸,生成的白色沉淀是 ;生成的蓝色沉淀是 .

  2. (2) 废水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填编号)

    A.氯化物    B.硫酸盐    C.硝酸盐    D.碳酸盐

  3. (3) 该同学设计了一个从废水中除去重金属离子的实验方案如下[已知白色的Fe(OH)2固体在潮湿的空气中可生成红褐色的Fe(OH)3]:

    ①金属X为 ,固体A中一定含有的物质为(写化学式) .

    ②B溶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  和 (填序号字母).

    A.K2CO3    B.Fe(NO32 C.MgCl2    D.Ba(NO32

在压强为101kPa时,将1L氧气置于密闭容器中降温,变为淡蓝色液体。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氧分子的体积变小 B . 氧分子的质量变小 C . 氧分子的数目变少 D . 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下图为某科研机构研究利用铁的氧化物循环裂解水蒸气制氢气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反应过程中需不断添加 Fe3O4 和 FeO B . 理论上,反应 II中每加入 18g水蒸气,会有 72gFeO 参加反应 C . 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 Fe、C、H D . 整个过程的总反应方程式可以表示为:
在农业生产上,常采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1. (1) 若用氯化钠固体和水(水的密度为1g)配制100g这种溶液,需水mL;
  2. (2) 若称取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水分,则所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会如何变化
用量筒量取16.5mL水,所需使用的量筒的规格为(   )
A . 10mL B . 50mL C . 100mL D . 500mL
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    )

A . 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B . 大量植树造林 C . 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 D . 限制燃放烟花爆竹
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酒后驾驶是一种违法行为。酒精的化学式为 ,下列有关酒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酒精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 . 酒精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C . 酒精属于化合物 D . 酒精分子是由 个碳原子、 个氢原子和 个氧原子构成
橡胶有,与相比,具有良好的,因而广泛应用于工农业、交通和日常生活中.

蚊香是夏日驱除蚊虫的常用物品(如图所示)。丙烯菊酯(C19H26O3)是蚊香中常含有的高效低毒杀虫剂。

  1. (1) 点燃蚊香能闻到气味,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2. (2) 蚊香在使用过程中,适时熄灭蚊香是节约和安全的需要,人们常将蚊香折断达到熄灭的目的,请说出这种熄灭蚊香的方法中所包含的灭火原理是
  3. (3) 丙烯菊酯与酒精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相同,请写出丙烯菊酯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水是生命之源。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实验可用于研究水的组成 B . 正极所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是氢气 C . b中产生的气体可支持燃烧 D . 实验过程中漏斗内液面高度不变
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 (1) 上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部分图示。实验一是探究燃烧需要;实验二中原来在热水里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了,说明燃烧还需要
  2. (2) 图三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了可燃物燃烧满足的条件是;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
  3. (3) 高楼起火时,消防队员常用高压水枪灭火,此措施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碳酸钠在生产和生活中都有重要的用途。图一、图二是某兴趣小组探究碳酸钠化学性质时所做的两组实验。实验结束后,将两组实验试管中的物质分别全部倒入甲、乙两个洁净的烧杯中,据图回答。

  1. (1) 试管①中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
  2. (2) 试管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 (3) 兴趣小组的同学完成上述实验后,为继续探究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又对甲、乙烧杯内的反应混合物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通过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①根据上述实验分析推断,图一中试管②完全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②小组同学把沉淀M、N混合后置于烧杯丙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把烧杯丙中反应后的混合物与滤液C全部倒入废液缸中,反应结束后废液缸内上层溶液中,除酚酞外一定还含有的溶质是

某同学完成了镁条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后,为验证剩余溶液的组成,取剩余溶液60g,向其中缓慢滴加10%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
1)该同学完成镁条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时,稀盐酸
______过量(不是”)
2A点对应溶液中MgCl2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3当加入NaOH溶液240g充分反应后,溶液中钠元素的质量为______g

下列物质按要求分类(用序号):①空气   ②氧气   ③水蒸气   ④高锰酸钾   ⑤铁粉  ⑥氮气   ⑦海水  ⑧冰水混合物   ⑨过氧化氢溶液   ⑩二氧化碳

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纯净物的是  ;是化合物的是  ;是单质的是  

有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在上面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原子结构的是(填序号,下同)         ,表示离子结构的是        

2)在上面的结构示意图中,最易得电子的原子是(填序号,下同)         ,最失电子的原子是        

3)上述粒子共代表      种元素,其中       属于同种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