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① | 分别用A、B、C三支试管取三种溶液各少量,然后再各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 | A中 B中 C中无明显现象 | A中的原溶液是氯化钡溶液 B中的原溶液是稀硫酸 C中的原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 |
上述实验结束后,该组同学将A、B、C三支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烧杯中,然后过滤得到滤液①.为确定滤液①的成分,同学们进一步做了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分析 | |
② | 取少量滤液①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得沉淀和滤液②,向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 | 产生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部分消失 | 根据实验现象可知,滤液①中含有 (填写溶质的化学式) |
③ | 取少量滤液②于试管中, | 根据实验现象可知,滤液②中含有氢氧化钠 |
(1)近年频繁发生的有关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一次次给我们敲响警钟.因此,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易爆物时绝不允许违章操作.如图1所示的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是 .(填标号)
(2)分别点燃两根火柴,将一根火柴头竖直向上,另一根火柴头斜向下,如图2所示火柴在那种情况下更容易持续燃烧,原因是 .
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合成材料 b.复合材料 c.无机材料
下列有关该反应说法错误的是( )
(提出问题)
红砖粉末能否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如果能,效果如何?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Ⅰ.分别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放入A、B两支试管中,向B试管中加入ag红砖粉末(如图所示),然后分别在A、B两支试管中插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 | A试管中无明显现象,B试管中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 |
Ⅱ.待B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如此反复多次实验,观察现象。 | 试管中均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 |
Ⅲ.将实验Ⅱ中的剩余物小心过滤,并将滤渣进行洗涤、干燥、称量 | 所得固体质量仍为a克 |
Ⅳ.分别量取5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放入C、D两支试管中,向C试管中加入ag红砖粉末,向D试管中加入ag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 | 两试管中均产生气泡 且…… |
(实验结论)
设计实验Ⅳ的目的是。
(实验拓展)
查阅资料得知:氧化铜、硫酸铜溶液、猪肝、马铃薯、水泥块等也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若用水泥块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可以通过改变水泥块的提高反应速率。
下列关于空气各成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氧气可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B .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的加剧
C . 液氮可作制冷剂
D . 氦气可用来填充探空气球
在下面关系图中,A、B、C、D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单质,甲、乙分别是酒精燃烧时一定会产生的两种物质,丁是常用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G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紫色石蕊变蓝,J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
(1)写出化学式:甲是 ,G是 ;
(2)写出H与J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J溶解于稀盐酸中,溶液呈黄色,反应完全后,再向溶液中加入纯净的D的粉末,溶液逐渐变成浅绿色,写出有关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
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据此判断该有机物组成说法正确的是
A. 只含有碳、氢元素 B.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无法确定
关于质量守恒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纸燃烧化为灰烬,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2克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生成5克氧化镁,则消耗3克空气
C.1克食盐溶于10克水中,得到11克盐水,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