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化学

ZnFe2O4是一种性能优良的软磁材料,也是一种催化剂,能催化烯类有机物氧化脱氢等反应,下列有关ZnFe2O4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物质是由两种金属和一种非金属组成    B . 该物质中含有2个氧分子 C . 该物质中锌、铁、氧元素质量比为1:2:4 D . 该物质中Fe元素化合价为+3价
市场上销售的食盐种类有加钙盐、加碘盐,这里的“钙”、“碘”指(   )
A . 分子 B . 元素 C . 单质 D . 原子
以下是老师引导学生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片段,请你参与探究并帮忙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的空格)。(提示:NaOH溶液能与CO2反应)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

(猜想与假设)猜想1不相等;猜想2相等。

  1. (1) (实验探究)甲、乙两组同学用托盘天平分别称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

    甲组

    乙组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气泡产生,天平指针向右偏转

    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颜色发生改变,天平指针没有偏转

    结论

    猜想1正确

    猜想2正确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 (反思评价)究竟哪种猜想正确?通过讨论,同学们发现甲组中有气体逸出,导致指针向右偏转。得到启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时,凡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一定要在中进行。
  3. (3) (优化装置)同学们对甲组左盘中的反应装置进行了如下三种改进,你认为最佳装置是(填序号),理由是

  4. (4) (得出结论)同学们利用改进后的最佳装置进行再次探究,均得出猜想2正确。进一步分析发现,反应体系中器材和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最终得出结论: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5. (5) (解释应用)解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因此质量守恒。

    应用:某固体物质受热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则该固体物质一定由元素组成(填元素名称)。

安全问题与人类生活、生产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油库、面粉加工厂等场所必须严禁烟火 B . 在有明火的区域内可以喷洒含酒精的消毒剂 C . 霉变大米中含有黄曲霉素,煮熟仍可食用 D . 夜间发现家庭内燃气泄漏,应立即开灯检查
金属及其合金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关于金属及其合金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铁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 B . 不锈钢的抗腐蚀性好,可用于制造医疗器械 C . 焊锡熔点较低,可以用来焊接金属 D . 合金中至少含有一种金属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称量固体 B . 量筒读数 C . 倾倒液体 D . 加入粉末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银片放入盐酸中有气泡产生 B . 在硬水中滴入肥皂水会产生浮渣 C . 铁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D . 紫色石蕊试液使盐酸变红
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除杂、分离所用的试剂成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除去氯化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盐酸

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B

分离氯化钠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

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

C

鉴别碳粉、铁粉和氧化铜粉末

取样后,分别加入稀盐酸

D

鉴别氢气和甲烷

分别点燃,火焰上方跟干冷烧杯,观察

A . A B . B C . C D . D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 啤酒 B . 高锰酸钾 C . 洁净的空气 D . 五氧化二磷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1. (1) 写出下列对应的化学符号:

    ① 铝离子  ;② 硝酸分子 ;③ 5个硅原子

    ④ 氦气  ;⑤ 人体中最多的物质 ;⑥ 最简单的有机物

  2. (2) 用下列字母序号填空:

    a.硫酸铜  b.氯化钠  c.熟石灰 d.石墨

    用作调味品和防腐剂;②用作改良酸性土壤;③用配制波尔多液;④用作电极材料;

  3. (3)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湿法冶金:

    ② 铝的自我保护

    ③ 光合作用:

    ④ 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该反应复分解反应(填“属于”或“不属于”)

实验室部分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选择发生和收集O2的装置,填写在下表中(填字母)。

    选用药品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H2O2溶液,MnO2

    KMnO4

  2. (2) 如果用加热浓氨水(NH3·H2O)制备氨气(NH3),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
  3. (3) 选用F装置收集气体时,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填序号)。

    ①反应前,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着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②开始反应后,有气泡排出时,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

    ③收集气体后,将集气瓶盖上玻璃片再移出水槽。

  4. (4) 实验室用KClO3和MnO2制备O2的化学方程式是
人们常在可燃物建筑材料中添加阻燃剂以防止火灾。Mg(OH) 2是一种常见的阻燃剂,在380℃时分解成水蒸气和耐高温的MgO,并吸收大量的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 . 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C . Mg(OH)2分解的产物能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D . MgCO3比CaCO3易分解,也可作阻燃剂

淡水资源紧缺的原因之一是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水的污染。某城镇生产、生活区的分布如下图所示。河流中ABC三处某次水样抽测结果如表所示。

地点

项目

A

B

C

pH

6

4

5

1L水中

溶解的氧气

0 .011g

0.007g

0.003g

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减少硫酸厂废水对河水的污染,要选用一种廉价的物质进行处理,你选择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2C处水草疯长,鱼虾几乎绝迹,主要原因是河水中    P两种元素含量过高。

3)你认为在ABC三处中,最适合作自来水厂取水点的是       

碳和铜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加强热,碳和铜均完全氧化后,冷却称重,发现固体总质量未变,试计算原混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

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个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G42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有些维生素和化学元素在人体内必不可少,缺乏时会患各种疾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人体中缺少维生素A,会引起  

②幼儿及青少年缺  (填名称)可能会得佝偻病.

倩倩发现实验桌上有瓶敞口放置已久的NaOH溶液,激发了她的探究欲望。

第三页  共四页

 
【提出问题】这瓶NaOH溶液一定变质了,其变质程度如何呢?

【提出猜想】倩倩的猜想:NaOH溶液部分变质。你的新猜想:             

【实验探究】倩倩设计如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请根据表中内容填写倩倩实验时的现象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取少量NaOH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先滴加足量的CaCl2溶液,然后再滴加酚酞试液。

                       

                       

NaOH溶液部分变质

假设你的猜想正确,并按倩倩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则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下列物质①BaCl2溶液、②Ca(NO3)2溶液、③Ca(OH) 2溶液、④Ba(OH)2溶液,不能替代倩倩实验中CaCl2溶液的是________(填序号,多选)

【拓展应用】保存NaOH溶液的方法是                                

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催化剂在反应后质量减小       B .催化剂用一次就不能再用了
C
.催化剂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D.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

关于金属腐蚀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古代金银制品能保存至今是因为它们金属活动性强

B.铜器保存在潮湿的空气中不会生成铜绿

C.铝锅比较耐用,是因为铝锅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薄膜

D.不锈钢制成的厨具不易生锈,是因为它不含铁

在学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前,小明的以下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化学变化需要很长时间              ②化学变化只在燃烧时发生

③化学变化能生成一种或几种新物质    ④物理变化没有发光和放热的现象

 A.            B.           C.①③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