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化学

强健的体魄,强大的免疫力,才能低抗新冠病毒的侵袭。请结合生活实际回答下列问题:
  1. (1) 人体缺元素能导致佝偻病或骨质疏松。
  2. (2) 某同学的午餐:炖排骨、炒芹菜、米饭,其中富含糖类的食物是
  3. (3) 某品牌加碘盐中添加的是碘酸钾(KIO3),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是
  4. (4) 甲醛(CH2O)为室内装修产生的有害物质之一。为去除污染,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的催化剂,在其催化作用下,甲醛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两种最常见的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某黑色固体粉末放在试管中加强热后,发现有红色固体生成,同时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试管中的黑色粉末可能是(   )
A . 氧化铜 B . 二氧化锰 C . 木炭粉 D . 氧化铜和木炭粉的混合物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做中和反应的实验,当他们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1. (1) 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 探究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的成分.

    【猜想】猜想一:可能是NaCl和NaOH;猜想二:可能只有NaCl;

    猜想三:

  3. (3)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振荡

    猜想一不成立

    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猜想三成立

          
  1. (1) 自然界中的水通过蒸发、降水、渗透等物理作用由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如图所示)。水蒸发过程中,从微观角度分析,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 分子大小        B . 分子间距离        C . 分子质量
  2. (2) 实验室电解水的装置如图所示。

     

    ①电解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电解水过程中,当B中生成的氧气体积为10mL时,A中生成的氢气体积为mL。

  3. (3) 某学校饮水处可以将自来水净化为饮用水,其中处理步骤如下图所示:

    对应的作用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 杀菌消毒        B . 吸附杂质        C . 沉淀过滤        D . 蒸馏
  4. (4) 工业上用氢气和氮气在高温、高压以及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制取氨气(NH3),请你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有以下四种装置:

从图中选择适当的仪器组装成符合要求的成套装置.

  1. (1) 用组合成高锰酸钾制氧气装置,用该装置制氧气,待实验结束时应先将,然后再.

  2. (2) 用组合成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若需要在实验过程中随时加入盐酸,需要在装置中添加(填仪器名称).

打开电视或翻阅报纸,常会看到有关脑白金的广告。C13N2H16O2是脑白金的主要成分,它含有 种元素,碳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是 ,每个分子含H 原子 个。

是一种红棕色气体,在一定条件下每两个 分子会聚合成一个新分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转化为 属于物理变化    B . 两者中的N元素化合价不同 C . 每个 分子里含有两个 分子    D . 等质量的 ,所含氮原子的个数相同
物质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有机物和无机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等。现有三组物质:①红磷、镁、铝、水②乙醇、生石灰、醋酸、葡萄糖③加碘食盐、白酒、纯碱、食醋,每组中均可选出一种物质,该物质在物质分类中所属类别与其他三种不同。所选的三种物质混合后可以发生反应,制得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中国传统食品豆腐的制作要用到“卤水”,其中含有氯化镁.所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氯离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镁离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B . 氯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X为8 C . 氯化镁的化学式为MgCl D . 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g
从O、C、H、N、Na、He六种元素中选取相关的元素,用化学用语填空。
  1. (1) 氦气
  2. (2) 炉具清洁剂中的一种碱
  3. (3) 含有10个电子的阳离子
  4. (4) 硝酸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5. (5) 一种常见的有机氮肥
  6. (6) 乙醇的燃烧
已知Na2CO3和盐酸反应生成CO2是分两步完成的。向Na2CO3和NaHCO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产生CO2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0→A发生的反应为: B . A→B发生的反应为: C . 原混合液中Na2CO3的质量为2.12g D . 原混合液中NaHCO3的质量为3.36g
按酸、碱、盐、氧化物的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
A . H2SO4、Ca(OH)2、Na2CO3、Fe2O3 B . NH4NO3、NaOH、Na2SO4、H2O C . HCl、 NaHCO3、AgCl、CuO D . NaOH、H2CO3、NaCl、CO2
对于水受热变为水蒸气的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 . 分子大小发生变化 B . 分子分成了原子 C . 分子之间间隙改变 D . 分子的数目增加
化学现象中包含发光、发热,许多物质燃烧时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的现象。

小明同学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整个学习小组对此展开了讨论验证。

【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猜想一:都是化学变化

猜想二: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验证过程】

  1. (1) 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观察到:a.烧杯内壁上出现水珠;b.手摸烧杯有

    的感觉;c.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

    分析:由上面a现象可知蜡烛燃烧生成新物质的名称是,蜡烛燃烧为变化。

  2. (2) 变化观察白炽灯(灯管为钨丝):

    通电前

    通电中

    通电后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感觉烫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分析: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光通电发热、放热属于变化。

    【结论】猜想(填“一”或“二”)正确。

“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
  1. (1) 用粒子名称完成物质组成、结构和分类的概念关系图中的A、B处填空。A 、B

  2. (2) 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是 (填字母)。

    A水、氢气   B铁、氧气   C氯化钠、铜   D氯化钠、水

  3. (3) 可以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现将食盐水、氢气、水、二氧化碳、铝、空气等六种物质分成三组,请填写下列空格。

    第一组:H2、Al,分类依据是 ;第二组: ,分类依据是都属于氧化物;第三组: ,分类依据是都属于混合物。

  4. (4)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②表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

    ③铝离子符号为

    ④上述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

  5. (5) 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过氧化氢(H2O2)是一种无色粘稠液体,易分解为水和氧气,常用作氧化剂、漂白剂和消毒剂,为了贮存、运输、使用的方便,工业上将过氧化氢转化为固态的过碳酸钠晶体(2Na2CO3・3H2O2),该晶体具有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的双重性质。接触下列物质不会使过碳酸钠失效的是

A.二氧化锰         B.硫酸铜         C.盐酸           D.氯化钠

 

为达到以下实验目的,下列相应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获得廉价的新能源

电解水制H2

B

将河水净化为纯水

经沉淀、过滤、吸附

C

验证金属活动性Cu>Ag

利用Cu片与AgNO3溶液的反应

D

除去NaCl固体中少量的MgCl2

加水溶解,再加入过量NaOH溶液

AA                          BB                           CC                           DD

某同学在商店买到一种“果冻蜡烛”(见右图)。他想对“果冻蜡烛”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果冻蜡烛”是否含有碳、氢、氧元素。

【查阅资料】“果冻蜡烛”可完全燃烧,燃烧时无烟尘,燃烧过程和熄灭时无异味;

【探究实验】(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步骤

现象

实验结论

1)点燃“果冻蜡烛”,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小烧杯。

烧杯内壁有无色小液滴产生。

“果冻蜡烛”燃烧生成

           

2)迅速倒转小烧杯,向其中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果冻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实验结论】该同学分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因此“果冻蜡烛”含有碳、氢、氧元素。

【反思与评价】你认为该同学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             (填“正确”或“不正确”),请说明原因                                          

下图为MN两种固体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C%)随温度(t)变化的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0gM放入150g水中形成不饱和溶液

Bt时,M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5

C80gN放入150g水中全部溶解,此时溶液的温度一定低于t

D200gN的溶液,蒸发60g水、冷却至t后得到40g晶体,原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仪器,请根据要求填空:

第2题图

(1)请写出上图中标有A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要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其发生装置可选择图中的________进行组装(填仪器下方的序号,下同),其收集装置可选用图中的______。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图中⑥装置收集氧气,则开始收集氧气的最佳时机是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