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标号a的仪器名称为 ,实验室中还可用装置A制取的气体是 .
(2)装置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3)装置D中观察到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 .
(4)实验室用装置E来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应从 (填“c”或“d”)端通入.
(5)装置F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
物 质 | A | B | C | 新物质D |
反应前物质质量/g | 30 | 30 | 30 | 0 |
反应后物质质量/g | 待测 | 33 | 0 | 22 |
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选项 | 归类 | 物质 |
A | 黑色固体 | 高锰酸钾、四氧化三铁、炭黑 |
B | 可直接加热的仪器 | 试管、蒸发皿、玻璃棒 |
C | 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氨气、二氧化硫、氦气 |
D | 缓慢氧化 | 铁丝生锈、农家肥的腐熟、天然气燃烧 |
【提出问题】①二氧化锰常用作氯酸钾和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其它物质是否
也可以用作该反应的催化剂呢?
②除了催化剂还有其它因素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吗?
研究表明,许多物质对氯酸钾的分解有催化作用,分别用它们作催化剂,氯酸钾开
始发生反应和反应剧烈时的温度如下表所示:
氧化铁 |
氧化铝 |
氧化铜 |
氧化镁 |
|
开始反应 |
420℃ |
515℃ |
305℃ |
490℃ |
剧烈反应 |
490℃ |
540℃ |
350℃ |
545℃ |
通过分析资料中的数据,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如果不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最好选用的物质是。
①将3g氯酸钾放在试管中加热。
②将3g氯酸钾与1g二氧化锰混合均匀后加热。
③将xg氯酸钾与1g氧化铜混合均匀后加热。
④将实验③反应后的固体加水溶解、过滤、洗涤、、称量,结果为1g。
⑤将实验④后得到1g固体和xg氯酸钾混合均匀后加热,现象与实验③相同。
a.实验③中x的值应为。
b.实验④过滤操作中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它在操作中的作用是,通过实验④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c.通过实验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d.实验②③对比的目的是( )。
【实验结论】氧化铜确实也能做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除了催化剂以外,还有其它因素吗?以下是另一实验小组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反应速率部分因素的相关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
H2O2溶 液浓度% |
H2O2溶液体积/mL |
温度℃ |
MnO2的用量/g |
收集氧气的体积/mL |
反应所需 的时间/s |
① |
5 |
1 |
20 |
0.1 |
4 |
16.75 |
② |
15 |
1 |
20 |
0.1 |
4 |
6.04 |
③ |
30 |
5 |
35 |
0 |
2 |
49.21 |
④ |
30 |
5 |
55 |
0 |
2 |
10.76 |
a.通过实验①和②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还与有关;
b.通过对比实验可知,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对资料或实验证据的分析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科学探究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下图为实验室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锰),分别制取氧气的数据分析示意图。下列依据图示信息所得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
乙醇作为燃料的优点是( )
①燃烧时发生氧化反应;②充分燃烧的产物对环境影响较小;③是一种可再生能源;④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量。
A. 只有①②③ B. 只有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只有②③④
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包含关系 并列关系 交叉关系
①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②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③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④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属于并列关系
⑤中和反应与复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⑤ D.②④